中國疫情不會在短短幾個月內結束,各類感冒相關的用藥未來可能陸續傳出缺藥風聲,但我們還是要區分藥物「商品名」和「成分」文字上意義的差別。
「普拿疼」含有「乙醯氨酚」(Acetamonophen)的止痛退燒藥,普拿疼缺貨只是「商品」缺貨,但其他含有乙醯氨酚成分的退燒止痛藥目前仍有供應。
只是中國現在突然全面鬆綁所有嚴格的防疫規定,加上接種幾乎無效的疫苗,疫情像火山爆發噴出,藥物需求像巨大的黑洞,怎麼樣都無法填滿,造成中國短時間內將嚴重缺藥甚至無藥可用,也會將造成其他國家藥物短缺。
腦筋動得快、有辦法的人一定會想到賺他國災難財的機會,一轉手就是數倍的價差,除道德勸說外,政府或許應採取某些限制措施,保護國內民眾用藥的權利。
然而,很現實的是,因為全民健保長期壓抑藥價,相同的藥賣到台灣的利潤很微薄,國外原廠一定優先供貨給價格高的國家,所以台灣目前所謂的缺藥危機正確來說應該是「缺原廠藥」,學名藥目前仍然可以維持供應。
臨床上原廠藥的效果通常比學名藥好,健保必須正視藥價給付過低原廠藥逐漸離過台灣的窘境,但我覺得說了也沒用,低廉的健保總額只能得到受限的醫療品質,這是很自然的演變,很難有根本解決的辦法。
原文出處 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