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展

228推薦片單:精選台灣轉型正義電影


轉型之後:記憶如何正義?
Memory and Transitional Justice

在民主的轉型或運作中,梳理過去的體制或群體氛圍對人權的迫害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追索國家以往的黑歷史,不是為了以牙還牙,而是藉由再次書寫集體記憶,反省制度的錯誤避免重蹈覆徹;也是在還給受害者清白之餘,從被惡行撕裂的傷口上,進行和解的對話以共同生存。

流麻溝女思想的
Freemale

「流麻溝」是綠島唯一的淡水水源,「思想的」則是過去對政治犯的稱呼。1950年代,上千位政治犯被送至綠島進行思想改造,而在這座集中營裡,曾有近百位女性政治犯被關在一塊以竹籬笆特別圍起的區域。跟隨本片,一同循著青年世代的追尋與叩問,走近陳勤及張常美兩位「女思想的」身旁,透過新舊世代的對話,重述這段不容遺忘的歷史傷痕。

返校
Detention

1962年,寂寥而肅殺的時代,翠華中學高三生方芮欣與輔導老師張明暉相戀。在問題叢生的家庭及學校,他是她唯一的出路。追求自由的張明暉與師生殷翠涵、魏仲廷組織讀書會研讀禁書,雖為高壓校園帶來一線呼吸空間,卻也冒著死亡風險。

第六十九信
Letter #69

台北六張犁公墓,埋葬201位白色恐怖的受難者,當中包括因藏匿弟弟蒙冤入獄的施水環。獄中的她,曾寄出68封信訴說牢獄生活及對家人的思念,以及最後一封槍決前夕的空白家書。藝術家林欣怡將她的獄中書信進行再書寫,試圖顯影那空白的第69封信。

春天-許金玉的故事
Spring: The Story of Hsu Chin-Yu

她是養女、女工、也是一個女政治犯。台灣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讓許多人因被執政者視為「匪諜」、「共匪」,而被捕入獄或槍決。許金玉便是眾多受難者之一。因「台灣郵電總支部」案牽連被捕的她,只因參加讀書會,走上工運之路,卻因此換來黑牢歲月。

看見自由之前
Before Seeing Freedom

1949 年起的戒嚴,纏繞臺灣島上近 40 年。法律、政治、軍事等力量在維持大局的同時也為社會帶來難以抹滅的傷痕。1987 年解嚴了,但傷痕不會自動復原,我們應該時時回望,謹記那些苦難的過去是如何引領我們走向自由。

超級大國民
Super Citizen KO

許毅生年輕時參加讀書會被捕,因不堪國民黨嚴刑拷打,無奈招供了朋友陳政一,致其被處以極刑。滿懷愧疚的他在結束16年的牢獄之災後自囚於養老院,直到一次心臟病發,他才決心結束多年隱居,踏上尋訪白色恐怖受難者的旅程。

光州事件之謎:誰是金君?
Kim-Gun

1980年的光州事件,是南韓民主運動史上最慘烈的抗爭;但2015年,前軍方官員卻指控現場影像中的某人,實際上是北韓派來煽動的間諜。一時引發軒然大波,憤怒的受害者們甚至打算提出告訴,然而照片裡這位「金君」究竟是誰,卻無人可以作證。

機遇之歌
Blind Chance

年輕的醫生立志懸壺濟世,但在收到父親驟逝的噩耗後頓失人生目標。他收拾行囊趕往車站準備搶搭一輛前往華沙的火車,卻在半途與一名暢飲啤酒的男子錯身而過。這樁看似微不足道的意外插曲,擦撞出三條明暗各異的人生路途。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

「要改變我?我就跟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導演楊德昌用近4小時的篇幅描繪慘綠少年的痛楚與掙扎,並以兩個幫派的廝殺闡述意識形態的對立,寫下台灣電影史上最殘酷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