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潘智仁 : 番 從何來 ?


小時候住在玉里常看到(山上住民)背著藤籃用ㄧ條帶子撐在額頭上,來到街上購買生活物資,或是以山產和食堂或商店交易,通常身上背著槍枝腰跨番刀,非常強健的體格,偶而帶著小孩,大人用日語交談。稱(生番)用台語發音。也用族名稱呼。若不知何族則稱為(生番)為什麼稱(生番),而不是(番)。

後來我研究台灣歷史才知道,平原上包括市鎮都是(熟番)這稱呼沿自清代。也就是說台灣人(不是生番就是熟番)絕對不會稱(番)。番是蔣據時代為了將台灣人中國化,暗中推動(罵番風潮)。日本時代和清代番沒有負面意義。歧視行為是國民黨逃台開始。所以部分人因為長期被國民黨封鎖歷史造成歷史文盲。

國民黨罵番者帶動台灣人罵番,通常會產生驕傲表情,膽怯的罵了就跑。那就是受蔣家罵番風潮影響。可悲的是熟番被扭曲成全世界最落後的閩客,還得意洋洋。(唐山人的卑微,查 取代黑奴的華工奴隸史便知)自願賣豬仔福廣最多。可是台灣到現在這種無知罵番嘴臉仍然可以看見。

令人噴飯的閩客高級論。國民黨用連續劇美化最卑微可憐的(一窩蜂取代黑奴)的唐山人。國民黨把熟番改成(虛構的唐山過台灣)的唐山人。後來覺得不妥。清百姓自稱唐人。唐人是胡人和中國的漢化政策相沖突,才又把熟番改成閩客,再稱客家人是漢人南遷。不停的美化。造成這些不知情的熟番後代也跟著政治操弄罵番罵自己而不知。

當歷史研究者提供真相時 竟然大發脾氣的冒出:(講那個幹什麼?)原來有被(掀底)的羞怒。我的天啊。閩客文化經濟相當落後呀!不然閩客怎會取代黑奴?

原文出處 潘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