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長、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率團訪美,於美東時間14日晚間抵達紐約。但據了解,侯辦在抵達紐約後向隨行媒體團公布隔日(15)的參訪行程,隨團記者們也在當下才得知,侯友宜自當天一早8點半左右在下塌飯店Hyatt Centric Times Square進行媒體聯訪後,中間的所有交流皆採不開放形式,直至下午5點半的拜會僑社行程才開放媒體採訪。
侯辦在出訪前所公布的兩個智庫座談會行程、拜會紐約時報,甚至連參訪紐約市警局等行程,隨行媒體團竟都無法採訪,引發訪團媒體熱議並在媒體群組中質疑侯辦,這段不開放媒體採訪的空白時段,「媒體該到哪裡去?」
侯友宜這次訪美,各界都相當重視也有所期待,各家媒體也都派記者隨團出訪,以利第一時間掌握及報導。然而,侯辦的多數行程不公開,也引起議論。
對此,長期處理外交事務的人士指出,這樣的情況十分罕見。一般來說,台灣政治人物前往美國訪問,多會著重在拜會智庫的行程,與美國行政部門互動,會因為政治考量而相形低調外,與智庫的交流及發言內容,則可展現當事人的外交能力及備受重視的程度,總統參選人在頂尖智庫學者前就國際情勢侃侃而談,是能凸顯具有國際觀的絕佳機會,例如鴻海創辦人郭台銘7月底訪美,同樣也是把握露出機會,讓外界知道「自己也是能跟這些人互動」。
此外,知情人士發現,侯友宜出訪前競辦透過媒體高調放話,稱在參訪NYPD(New York Police Department)行程前有警車開道,暗示將等同元首級待遇,但參訪紐約市警局及聯合指揮中心的行程也是不公開,同樣引發質疑。
知情人士指出,通常智庫座談的媒體規畫至少會安排公開前段致詞,交流過程或不公開,其他部分再請相關專家於會前或會後接受媒體訪問,以表達對參選人的正面看法、轉述會中討論熱烈的情形,除非是擔心「被看到比較尷尬的局面」。
該人士認為,這次侯友宜以國民黨總統參選人身份訪美,安排了多個與智庫的互動,卻罕見多設定為不公開行程,反而引起外界的聯想,特別是侯在不久前才公開表示要再次縮短兵役役期,所代表的國民黨近來更屢屢呼應「疑美論」的認知操作,並攻擊台灣的國防投資,這樣的局面恐怕是這次選擇不公開的主要理由。
原文出處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