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http://www.wretch.cc/blog/dammi(火星人Dammiの映後座談)
透過一位攝影、藝術狂熱份子的拍攝記錄,保存了許多珍貴街頭進行塗鴉工作的畫面,甚至最後自己躍上枝頭當鳳凰,享受成為當代藝術先驅的代表,是時運還是實力呢?正片本身一度讓我覺得放線的釣竿收不回來地偏離主軸,但最後描述大家對這樣不經焠鍊的藝術趨之若鶩的景象,帶出了關於藝術的種種議題的反思,並巧妙地將他收尾。有點忌妒,但同時也嘲諷了整個社會及媒體。這是Banksy行動藝術計畫的作品之ㄧ。這是怪盜塗鴉異世界。
只是特別花心神去處理Thierry的過去和家人之間的關係,總會懷疑是否過於糾結細節,且總有感偏離了塗鴉的主軸。但看到後來,才發現導演實意欲透過這些細節,帶出Thierry攝影的態度:不斷地用影像記錄著生活瑣事,卻從未好好整理。感覺只是如同家庭錄影帶般的作為珍藏,對影像只是玩票玩票,或該說是一種因療傷而產生的癮頭。即使之後受到Banksy『感召』地踏上了藝術創作之途,但也是半路出家,卻不知打哪兒來的自信心,竟斗膽地開起個展。
Thierry剛好和自身所拍攝影像中的那些塗鴉客成為對比。他們隱匿在街頭巷內,以獨創風格的創作,抒發自己的態度及想法,卻得躲避警察的追擊;在作品隨時會被毀滅的狀態之下,能被留下來的或能讓人記憶深刻的總是一時之選。這些無非需要時間的焠鍊,經驗的累積來證明,才能在圈內留名,進而擁有自己的作品展或被出版。Thierry的創作歷程,雖只是半瓶水的程度,卻意外地能迅疾叮叮噹噹響不停,對那些努力生存的藝術家來說,那充滿敵意之心在暗處微微閃爍。
是的,一開始我感受到的是忌妒,甚至連知名如Banksy本人似乎也帶點這樣的情緒在裡頭。原本應是即使十年或更多年的藝術經歷,仍是寒窗無人問的煎熬過程,卻被一位好似某天被雷打到,才突發奇想要做藝術的人輕鬆地一躍枝頭當鳳凰,而且他還不是曠世奇才,反而以一副茫然,似乎聽命於某人的狀態之下成功。沒錯,他是有企圖心,有經營手腕地搭上Banksy如日中天的名氣,但品味仍是有待商榷,一如他最後終於把自己的影像整理出一部完整作品,但只能用眼花撩亂來形容;一如在他手下幫忙展覽的藝術家眾對於其展覽的定位及陳設方式感到質疑等等。
他們以及場外藝術家的意見,剛好和場外的民眾成為強烈的對比。這樣看來,或許Banksy疑似有著『借刀殺人』的企圖。殺的不是Thierry,而是藉由他這一顆棋子,將人類一窩蜂的盲從心態,或自以為是的附庸風雅,大大的嘲諷一番吧!?一如片名,好似看展覽的最終目的只是到禮品店買個證明自己足跡的東西,內容什麼似乎都不太重要了!當然就連對媒體只注重表面的話題性,卻忽略了真正潛藏在背後的真實或意義的抨擊也不放過:要不是這部紀錄片,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知道,風光的展覽底下,竟有許多扭曲之處,卻還是大紅大紫,只因有名人背書;也如同Banksy自身展覽的價值被媒體所需要的話題性而模糊……等等。
話說這是Banksy一個大型行動藝術計畫。當然絕對是有Thierry這個人的存在,只是這樣的存在,在Banksy計畫精密及洞悉人性之上,大大地諷刺了當代社會及媒體裡人心對藝術所展露出來的意圖,但Thierry真的就只是Bansky計劃下的傀儡,還是他的確有心往藝術家之路邁進?是曇花一下,抑或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真真假假,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