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FOOD

曹銘宗 食說台灣 : 「豆菜麵」小考

在菜市場看到涼麵攤子(一星期來一次),招牌是「新營豆菜麵」,但沒有看到豆芽菜,所以我做了小考據。

涼麵:戰後外省族群引進的冷麵吃法,後來發展成「台式涼麵」,使用台灣傳統的油麵,其配料是麻醬/花生醬、醬油、烏醋、糖、小黃瓜絲、胡蘿蔔絲等,另有蒜頭、辣油可選,近年又多了麻辣口味。

油麵:台灣傳統的麵,以麵粉加「鹼」(台語音kinn)煮過再拌油的熟麵,所以變成黃色,但麵條不會黏在一起,也較耐煮。油麵可以做炒麵,也可以做煮麵,最常見的作法是先燙一下再乾拌或加入油湯,就是著名的台灣小吃「切仔麵」、「擔仔麵」。

米、麵添加少量的鹼,即黃色的鹼水、鹼油或鹼粉,使其與澱粉與蛋白質產生作用,可增加Q彈口感,並減緩酸敗。因此,台灣早年就有燃燒草木以取鹼的「燒鹼」(sio-kinn)行業。

含鹼的油麵作為涼麵,雖然麵條較有彈性,但冰過會稍硬。

豆菜麵:台語「豆菜」即豆芽菜(一般指綠豆芽),豆菜麵不是麵粉加豆芽菜做成的麵條,而是這種麵條吃時會佐以燙熟的豆芽菜,以蒜味醬油(也有加肉燥)拌之,主要流行於台南北部。

相對於油麵的麵條是圓的,豆菜麵的麵條則是扁平。豆菜麵說是不加鹼也不拌油,但也是黃色,我不知其黃之由來?聽說有的油麵很黃,其實是添加食用色素。

*臉友留言:豆菜麵加了黃梔子才變黃。

豆菜麵冰過不會變硬,相對比油麵柔軟,適合做成涼麵。

豆簽:相對於米做的米粉,小麥麵粉做成的麵條,「豆簽」是以「米豆」做的索條食品,台語「簽」(tshiam)指成段的細長條狀物。

「米豆」在早年以其可與米同煮成飯或粥而得名,今台南為最大產地。

豆簽做得短薄,比麵條耐煮,口感滑潤,散發豆香,今基隆、台南還有豆簽羹小吃。

豆簽麵:以麵粉加入米豆製成的麵,蛋白質成分較高,澱粉含量較少。

結論:以豆菜麵做的涼麵,腰瘦好吃,但較少見,其價格也較貴。

原文出處 曹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