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影)【彌勒熊人來瘋影評】: 愛到想吃掉你【你是我的蕾絲邊 You Will Be Mine Je te mangerais】20090604


====


愛到失去自己,愛到只剩下妳。
片長:100分
上映日期:20090605

【你是我的蕾絲邊Je te mangerais】

劇情簡介
為妳穿上,那襲鮮紅洋裝;為妳獻上,最後一首《死公主的孔雀舞曲》。妳的笑容宛如火焰,將我吞噬在寂寞的鍵聲中兀自旋轉。為何讓我得到妳的人,卻不給我妳的心?外型亮眼的瑪麗即將進音樂學院主修鋼琴演奏,為了省下通勤時間練琴,她離開鄉下搬到里昂兒時朋友艾瑪的公寓。多年不見,念醫學院的艾瑪展現出成熟女人的韻味與自信,讓瑪麗驚訝不已。

艾瑪則暗自對瑪麗的少女形象深深著迷。兩人互相照顧、分享生活,一切似乎充滿美好。直到一日瑪麗在舞會上受到男人騷擾,艾瑪奮勇解圍,給予溫暖安慰,所有的愛慾情結,瞬間引爆!艾瑪亟欲征服瑪麗,想將她佔為己有,瑪麗雖然試圖抗拒,卻發現自己對艾瑪有一股說不上來的情愫,迷惘的她只好徘徊在男人的懷抱,尋求短暫的慰藉,艾瑪見狀妒心狂燒,情緒失控!兩人越愛越混亂,關係一發不可收拾。當一段彼此吸引的感情演變成致命的愛,還有誰能全身而退?

關於片名
「蕾絲邊」是外來語”lesbian”的音譯,而lesbian此字源自希臘的「蕾絲坡島」(Lesbos),據稱該島西元前7世紀的女詩人莎芙(Sappho),曾在詩作傾訴自己對其他女子的愛慕…《妳是我的蕾絲邊》法文片名為”Je te mangerais”,意為「我吃掉你」,句型在時態上屬於條件式(le conditionnel)。條件式是種表達事實的語式,用以表示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發生的動作;也可表示想像、期望或假設的動作。故法文片名除了表達「我吃掉你」外,更有「我(期望)吃掉你」的意思,只因說這話的人,現在可能達不到這件事。

而中文片名想傳達的正是這種期望和假設。「蕾絲邊」是外來語”lesbian”的音譯,而lesbian此字源自希臘的「蕾絲坡島」(Lesbos),據稱該島西元前7世紀的女詩人莎芙(Sappho),曾在詩作傾訴自己對其他女子的愛慕,隨著故事流傳,「蕾絲坡島人」(lesbian)漸漸成為女同志的代名詞。假定我們是電影中的主人翁,不知道從何表達自己迫切的心意,而《妳是我的蕾絲邊》,就像平常我們有不敢坦承的情形出現時,就會想用輕鬆的口吻坦白自己不敢啟齒的事。這是一句婉轉的剖白,也是一句隱諱卻直接、認真的告白。中文譯名的用法和態度,正呼應原文所採用的條件式語法。對主角來說,找到自己所要的愛,或許真的是件難以達到的事。

片中的電影音樂
這首唯美寂寞的BWV974,出自巴哈為獨奏古鋼琴而作的16首協奏曲(16 Concertos for Solo Clavichord BWV 972-987)其中之一,這16首均根據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改編。※巴哈:D小調協奏曲,BWV 974(依馬切羅的雙簧管協奏曲改編)Bach – Concerto en Re mineur, BWV 974: Adagio(dapres Marcello)鍵音緩緩泣訴,像是有段故事將被遺忘似地,在音階上來回踱步,盼望落葉能隨著旋律,將秘密送到愛慕之人的面前。曲子的輪廓,彷似瑪麗和艾瑪獨自擁抱自己的身影。

這首唯美寂寞的BWV974,出自巴哈為獨奏古鋼琴而作的16首協奏曲(16 Concertos for Solo Clavichord BWV 972-987)其中之一,這16首均根據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改編,旋律極為優美動聽,廣受歡迎。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巴洛克時期歐洲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更是現代西洋音樂的開山鼻祖,世稱「音樂之父」。巴哈的音樂種類多而繁複,共計1080號,目前使用的巴哈作品編號是德國音樂學者史密特於1958年在「巴哈作品主題目錄」所定的Bach-Werke-Verzeichnis編號(簡稱BWV)。這首BWV974是許多電影愛用之曲,感人的輕靈旋律,在空中纏綿悱惻,聽來盪氣迴腸。

※拉威爾《死公主的孔雀舞曲》
Ravel –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efunte

闃寂的旋律在夜色中緩緩走著。這一夜,喝醉的瑪麗在酒吧彈奏這首曲子,像是在耳畔傾訴心聲那般輕觸琴鍵。顆粒分明的音符,猶如夜裡落下的成串淚珠,霎時激昂澎湃,令人低迴不已,旋即又像山澗流水般輕靈,洗滌憂傷的心。《死公主的孔雀舞曲》是法國著名印象派作曲家拉威爾(Joseph-Maurice Ravel, 1862~1918)的經典作品。

拉威爾的音樂風格以細膩豐富的情感著稱,被視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作品在音樂史上舉足輕重。根據SACEM(法國音樂作曲人及編曲人協會)統計,拉威爾擁有的忠實粉絲更甚其他音樂家,至今仍是最受歡迎的法國作曲家。唯美沈寂的《死公主的孔雀舞曲》創作於1989年,當年拉威爾還是巴黎音樂學院的學生。他的靈感來自羅浮宮裡面一幅公主肖像畫;另一說則是源於西班牙教會的葬禮習俗(在下葬死者前,在祭壇靈柩前,莊重地跳一次孔雀舞)。這首典雅卻飄著淡淡憂傷的樂曲,廣受世人歡迎,成為聚會沙龍中最常被演奏的曲目之一。

※舒曼《狂歡節》之〈琪安麗娜〉
R. Schumann – “Carnaval,” Op. 9 No. 11, Chiarina

短短一分半鐘的曲子,開頭情緒便往上爬升,接著起伏跌宕,如實呈現瑪麗焦躁浮動的心境。她理不清自己要什麼,然而越思考只會越不安,激昂的心緒難以平復。〈琪安麗娜〉是德國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狂歡節》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狂歡節》的構思來自文字拆解,舒曼從中創造各異的音調排列,共發展成21首組曲。其中第11首〈琪安麗娜〉代表著她的摯愛克拉拉(Clara)對他的生命撼動,愛情一直是舒曼最主要的創作靈感。

他認為只要真心,幾句話便比長篇大論來得更能反映心靈。舒曼的音樂總帶有強烈的主觀意識和詭奇變異的氣質,除少數作品外,很少有一統的樂念。他屏棄舊有形式,極力反對為賣弄,常引起保守派人士的強烈攻訐,導致他的作品極少被演出。當時能理解舒曼作品的不多,任何事物都會影響到他的創作,他會在音樂中表達極端個人化的看法,充分展現出浪漫主義的本色。更浪漫的是,在舒曼去世之後,克拉拉時常巡迴演奏他的曲子,成了舒曼的最佳代言人,他的音樂也因此更為廣泛地在世上流傳開來。

關於演員
外型甜美的茱蒂‧戴薇斯,全身上下散發著純真般的性感,彷似從印象派畫作中走出的少女,是法國新一代實力派亮眼新星。
◎茱蒂‧戴薇斯/飾 瑪麗

外型甜美的茱蒂‧戴薇斯,全身上下散發著純真般的性感,彷似從印象派畫作中走出的少女,是法國新一代實力派亮眼新星。當年她於巴黎索邦大學(La Sorbonne)修得哲學碩士之後,便決定轉換跑道當演員,在2003年到2005之間,先後進入克勞德馬蒂厄演員技藝學校(Ecole Claude Mathieu)接受演員訓練,並到比利時的法蘭德斯Tg Stan實習戲劇製作。2005年開始參與Tg Stan《L Avantage du doute》的演出,跨出成為演員的第一步,2006年跟著四處巡迴,演技越趨精進,這些經驗帶給她極大的幫助。

在劇場活躍的同時,茱蒂的名聲迅速在業界擴展開來。為求更多元的表現,2006年便往電視圈發展,演出了不少著名的電視電影,如改編自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的作品《Villa Jasmin》和《Aux Champs》,深獲好評,越來越多的觀眾認識了茱蒂。接著2007年,茱蒂終於向大銀幕叩關,出演勞倫‧布東納(Laurent Boutonnat)導演的《鄉巴佬雅克》(Jacquou le croquant),表現備受矚目。《妳是我的蕾絲邊》是她的第二部電影,更是她首次挑大樑演出。在片中,茱蒂飾演情慾仍在探索階段的瑪麗,精采賦予角色血肉,矛盾迷惘的性格演來歷歷在目,深具大將之風。

◎伊希兒‧勒貝斯柯/飾 艾瑪
1982年出生於法國巴黎,歐亞混血的伊希兒‧勒貝斯柯,顧盼間總帶著一抹神秘的特質。伊希兒的父親有越南血統,阿爾及利亞裔的母親凱薩琳‧貝勒侯吉雅(Catherine Belkhodja)在法國也是個演員。伊希兒的姊姊馬宜雯(Ma?wenn Le Besco)更是知名的女星導演,曾演出《第五元素》裡唱歌劇的藍色外星人,和知名虐殺片《顫慄》,也導過《Pardonnez-moi》和《Le bal des actrices》等廣受好評的影片。伊希兒深受家人影響,從小浸濡在劇院與片廠的環境,很早便在戲劇上展露天份。1990年,年僅八歲的伊希兒跟著姊姊馬宜雯一起參與了法蘭西斯‧希羅德(Francis Girod)的《Lacenaire》,這是她第一次接觸電影。經過數年的努力,伊希兒在舞台劇、電視與電影中的表現皆受到正面肯定,終於在2000年的時候因演出本努瓦‧賈寇(Benoit Jacquot)導演的《Sade》受到影壇矚目。

接著以《Les filles ne savent pas nager》獲得2000年波爾多國際女性影展最佳女演員、隔年獲得法國Etoiles d Or獎最佳女新人;2001年以《Sade》贏得盧米埃獎最佳年輕女演員;2004年《A tout de suite》入圍坎城競賽;2005年以《Backstage》獲得塞薩洛尼基影展最佳女演員;2006年以《L intouchable》一舉奪下威尼斯影展最佳新人。才華洋溢的伊希兒更進而涉足編導,於2003年拍攝了《兒童半價》(Demi-Tarif),2005年拍了紀錄片《Le marais》, 2007年一次交出兩部作品《Charly》和《Enfances》,成果備受肯定。在《你是我的蕾絲邊》中,伊希兒飾演成熟獨立的醫學生艾瑪,然而寂寞卻讓她異常脆弱,被瑪麗的一顰一笑牽動著,詮釋深刻動人,表現令人難忘。

關於導演蘇菲拉蘿
自小和父母、三姐妹一同在法國的歐里亞克(Aurillac)度過,很早便開始接觸鋼琴和古典舞蹈,整個童年與青少年時期都在音樂的環境下成長,之後更進入里昂音樂學院深造。
◎蘇菲‧拉蘿
自小和父母、三姐妹一同在法國的歐里亞克(Aurillac)度過,很早便開始接觸鋼琴和古典舞蹈,整個童年與青少年時期都在音樂的環境下成長,之後更進入里昂音樂學院深造。然而當她重複著每天6小時的練琴時刻,終於深深地體認到,這不是她真正想做的事。於是她帶著自己的音樂學養,轉換跑道至影視製作領域,於1992年進入最負盛名的法國高等電影學院La F?mis就讀,經過3年的鑽研和訓練,畢業後隨即投入電視、電影和紀錄片的聲音工程,專業備受肯定。另外她也曾以演員的身分在《我們快樂的日子》(Nos vies heureuses)、《海邊》(Bord de mer)等片演出,2000年的時候更首度身兼編、導、演三個角色,創作短片《D’amour et d’eau fra?che》。《妳是我的蕾絲邊》是蘇菲‧拉蘿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初試啼聲便展現出豐厚的音樂背景,並將女性之間的細微情感描繪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