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展

「數位影像新美學」論壇 聽見數位世代台灣年輕導演的熱情與冷靜



台北電影節舉辦「數位影像新美學」論壇,邀《消失打看》導演陳宏一、《五月天3DDNA》導演孔玟燕、《我的阿嬤是太空人》導演王傳宗、《木偶人:BBS鄉民的正義》導演林世勇座談,聽聽這些台灣年輕導演們,對如何在數位時代中創作影像作品的心得。

陳宏一剛以《消失打看》獲得「台北電影獎」的最佳導演獎,陳宏一說:「感謝評審,這個獎給我勇氣,讓我可以繼續嘗試實驗的風格。」

現場陳宏一播放幾段影片,有《教父》大導演柯波拉之女蘇菲亞柯波拉的作品集錦,有倫敦街頭年輕人用手機隨興拍片的鏡頭。

陳宏一說:「法國『電影筆記』雜誌專訪柯波拉,他預言四年後電影將全面進入數位拍攝的時代;不過他的女兒蘇菲亞柯波拉卻堅持用底片拍電影。他們父女的對比非常微妙,卻凸顯數位時代來臨,電影拍攝的可能性變多了,但無論怎麼拍、用什麼拍,留在我腦海中不會消失的,永遠是那些以前我看過的讓人難忘的電影。」

林世勇現場也播放他的《木偶人:BBS鄉民的正義》的片段,這部結合真人與動畫的影片,描述網路霸凌的故事,其中一場數千人在中正紀念堂前廣場抗議的大場面,清楚說明科技幫助電影實踐「不可能的任務」的實例。

林世勇說:「數位拍片的優點,是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拍得更好,而用傳統攝影機、數位攝影機、動畫、網路結合起來的力量更大,我和我的動畫團隊,一直希望擺脫傳統好萊塢卡漫與日本動漫對台灣觀眾的影響,從《木偶人:BBS鄉民的正義》片段在網路上率先播放的迴響,我相信我們說故事的方式是大家期待的。」

孔玟燕說:「無論用膠卷或數位拍片,我認為劇本、故事是最重要的。數位時代讓拍片的門檻降低,幾乎所有人都可以人手一機拍片;但投資的門檻沒有降低反而越來越高,除非你家很有錢,拍的東西只給自己看、賣不賣沒關係,否則勢必要經過市場的檢視。

3D大熱,孔玟燕恭逢其盛卻另有見解,他說:「之前我花了二十年拍廣告,花了十年寫劇本,拍《五月天3DDNA》之前,我問王力宏『像U2演唱會那樣的3D電影,你喜歡嗎?』他說『當然喜歡,戲院不受下雨影響,卻可以享受歌手在身邊演唱的臨場感』,於是我答應拍《五月天3DDNA》。但在他們的演唱會之外,我堅持要加三段劇情故事。」

孔玟燕說:「3D帶給觀眾什麼?有的觀眾可能期待看《3D肉蒲團》從銀幕「飛」出什麼東西;看文藝片的觀眾可不會期待從銀幕飛出來什麼。而除了《阿凡達》,整部片都是3D,有些觀眾可能感到壓力,所以我建議五月天的演唱會拍成3D,文戲還是該用傳統底片來呈現。」

王傳宗贊成孔玟燕的觀點,他說:「影片的型式不該大過劇情內容,而該輔助劇情,《黑暗騎士》也是文戲用傳統底片拍,大場面用IMAX攝影拍。數位科技的優點正是能幫助影像間的切換,不拘限影像的創作空間;網路點閱率的「按戰」,不能和未來吸引觀眾掏錢進戲院成正比。數位影像創作還是應該回歸思考劇本故事的感染力,與觀影市場的影響力。」

數位時代,導演如何利用科技把電影的故事說得更動人?陳宏一說:「有人認為3D已存在於生活中,為何還要去戲院看3D?我期待未來出現「全像素」的影像創作,也就是360度的拍攝與觀影空間,幻想的真實,可能是下一波潮流。然而科技是永遠追趕不上的,但科技帶領電影有新的走向,能啟發電影創作者新想法,大家應該堅持自己的創意。」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