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知名攝影師杜可風自編自攝自導的電影作品《香港三部曲》,花了一年的時間拍攝許多「香港人」,杜可風表示這是一個該還給香港的電影。壓根沒有立志要拍電影的他說到,他生命中所有的合作,都是因為「人」。杜可風開玩笑說道:「拍電影這麼累,王家衛又這麼難搞(噓),我不愛他的話,怎麼可能一起做事?他是我想要一起生活的人,拍電影只是聚在一起的藉口。而我自己生活得好,就該透過鏡頭與人分享。」杜可風深愛鏡頭前後的人們,那些一整天一起共事、一起完成拍攝、再一起病倒的人們。
而《香港三部曲》的拍攝契機,就是希望透過鏡頭傾聽每個人的聲音,製片孫明莉表示:「我訪問了幾百個人,我一開口問問題他們就不斷地哭,因為其實沒有人聽他們說話,可能對方問:『你好嗎?』但他們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好不好。」杜可風:「我覺得我們的作用其實是一個橋梁,這部電影其實是一種溝通的機會,我們只不過是一個媒體,我們只不過是一個橋梁,重點其實是『有話要好好說。』」透過這部電影,杜可風希望讓世界各地的觀眾也能聽見香港的聲音,「因為我們都是人」,而與香港相鄰的台灣,正是他們最重視的地方。本片現正於國賓影城@長春廣場、喜樂時代影城、in89豪華影城、高雄in89駁二電影院熱映中。
杜可風拍攝《香港三部曲》出發點是對一個地方的愛。電影同時也紀錄了香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公民抗議活動「雨傘運動」,問起杜可風怕不怕被中國抵制?「怕什麼,我們不開口誰會開口,我們必須有這種精神,我們必須要有艾未未的精神來面對這個社會,不然我也不會幫艾未未拍攝MV。」製片孫明莉透露,因為要紀錄雨傘運動以及全片粵語發音等因素,在找錢的時候困難重重,這樣的大環境下想要創作這樣的作品,政治壓力是肯定有的。「我沒有說我們不害怕,因為大家都不希望被列入黑名單,老杜非常喜歡做攝影師、在國內拍片,我也非常喜歡去上海、北京,但是害怕也沒用啊!害怕只會自我審查,創作的目的就完全不在了。」而也就是這種無畏的精神,才成就了如此有意義的作品。
著名攝影師杜可風,出生於澳洲,年少成為水手,雲遊四方後,於香港落地生根。如今,他以《香港三部曲》回應這座城市近年的苦悶。電影分成「開門見山」、「愚公移山」、「後悔莫及」三段,分別從兒童、青年、老人的視角,吐露港人的希望與嚮往。拍攝期間適逢「雨傘運動」,為這場香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公民抗命留下珍貴紀錄。杜可風與製作團隊訪問逾百位不同年齡、背景的香港人,挑選部分當創作藍本,但他們的企圖不止於紀錄,受訪者根據他們訪談的情節,在實景半紀實半虛構地演出。三段人物頻頻錯身,魔幻手法交織出眾聲喧嘩的家園想像,也在杜可風的巧手指揮下,合奏成一曲自由奔放、召喚本土精神的影像詩。電影現正在台熱映中,更多電影訊息請上天馬行空官網www.skydigient.com或天馬行空粉絲團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