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 http://kevinmoleaf.weebly.com/text/9645502
旋轉跳躍,百年芭蕾的傳統大革新!
女孩小時候最想學的才藝,除了音樂之外,免不了就是跳一曲美妙的芭蕾。而芭蕾舞蹈在台灣雖受到部分男性歧視,認為是屬女性舞蹈這類偏見。其實在現代的舞蹈訓練,芭蕾常常為一個輔助作用,讓舞者在需要作出延伸與柔軟高的動作時,有芭雷的基礎往往較為容易,就連率性街舞也不外乎如此。電影《遇見黑天鵝王子》是一部描述紐約首席舞者和編舞者的班傑明,回到法國,在巴黎歌劇院擔任新總監,對傳統做出一連串改革,和全新芭蕾舞劇發想的為期一年左右的紀錄電影。除了曼妙舞姿外,也點出傳統訓練裡對芭蕾舞者的致命傷害。
我在老家小時候是少數跳過芭蕾舞蹈的男孩,接觸芭蕾短短五年的時間,在當時舞團其實是把芭蕾舞當作民俗舞蹈的訓練課程,但基本的腳步位置則是到現在都還沒忘,尤其當時連芭蕾硬鞋(一種可以讓腳趾彎曲挺地讓腳完全垂直,必須塞入棉花來舒緩痛處的舞鞋)都穿過的我,可說是難忘的經驗。故,我可以理解那些芭蕾男舞者的努力,在對芭蕾男舞者普遍不友善的台灣社會下,芭蕾舞並非女性專精領域,也有不亞於運動員的一群男性舞者。這次紀錄電影中就是一例。
起源於義大利十五世紀,在法國興盛的芭蕾舞,即使到現代也在舞蹈界享有一定的地位。而有趣的一點是,早期的芭蕾舞其實是禁止女性參與,就如同中國的京劇一樣,所有女角都由男性演員反串,與現代視芭蕾為女性浪漫的代名詞,有很大的轉折。芭蕾舞鞋也隨著時期演化,從有根的舞鞋到現在我們看到的芭蕾的軟、硬鞋;古典浪漫芭蕾到現代芭蕾,都可以看見芭蕾舞蹈在時代中的精進,而《遇見黑天鵝王子》紀錄片中主要詮釋的是,傳統法國芭蕾體制教育因當的轉變。
紐約芭蕾舞團的首席舞者與編舞家,班傑明米爾派德。因擔任二零一零年電影《黑天鵝》的編舞指導,而被世界所知。在這之後班傑明受邀回國,成為巴黎歌劇院新任總監,並且在三個月的時間要排練出他在巴黎的首部登上歌劇院並有總統親臨觀賞的芭蕾舞劇。除了芭蕾舞劇事前準備工作外,歌劇院的大小事、還有許多生活瑣事,都朝著他迎面而來。這時眼尖的班傑明卻發現,巴黎的芭蕾,除了跳好舞外,需要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他將打破傳統,為百年歌劇院帶來創新。
電影並未拍攝班傑明全部都三個月準備期,而是從中段開始拍攝。不知是否因為芭蕾給人那種優雅與美的感受,《遇見黑天鵝王子》紀錄片中,班傑明連處理日常公事的節奏,也被影片處理的優雅,但又不失現代電影的氛圍。電影裡,觀眾除了可以聽見班傑明的心聲外,也可以跟隨這位總監跑過一場芭蕾舞秀的所有前置作業的過程,例如樂團音樂編曲、舞者挑選、服裝與道具還有燈光場域,跟不斷的彩排練舞的過程,很快就將觀眾拉進芭蕾旋轉的舞姿情懷。
跳舞必須快樂。這是班傑明自己的宗旨,前身為舞者的他,會設身處地的去了解舞者的需求,過往學舞的經驗,迫使他加速改革巴黎歌劇院的決心,例如打破芭蕾的白人至上,採用拉丁裔和華裔舞者,因為這些舞者並不遜色。增加舞者醫療顧問與課程,還有許多設備改革。在班傑明心中,舞台上的每一位舞者都是主角,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和風格,他們將一生獻給了芭蕾,而他能做的是確保,舞者能在最適當的環境中翩翩起舞,持續多年的舞蹈生涯。
《遇見黑天鵝王子》的畫面非常的美,不管是日常還是練舞等拍攝,尤其是最後舞劇完成的那一幕,無非是讓觀眾驚豔的時刻。節奏也有相當的巧思在裡頭,雖瑣碎但不失優雅,如同一場交響樂下的芭蕾舞劇,時而緩慢起舞,突如其來一個跳躍,引領整部影片觀眾起舞。保留傳統,同時引領像全新的時代,班傑明並沒有丟棄傳統芭蕾舞的精華,反而抓住這美好的精髓,將向來如同軍隊般的芭蕾舞團,充新找回芭蕾舞樂趣,為自己與群眾獻上感動的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