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刺客聶隱娘:孤寂的不只是窈七 文 / 周軒宇



進戲院看的好理由
「刺客聶隱娘」上映邁入第二周,時段倍數下滑之際,也許你看著周遭朋友們進到戲院後,所打的心得文讓你卻步,但我仍試圖從技術層面給你一些進戲院看的好理由。

侯孝賢導演的「刺客聶隱娘」,使用好久不見的4:3比例,這樣的畫面比例將完整使用螢幕高度,加以電影情節中拍攝許多大山大景,邊塞風光與唐代建築之美,看起來有如IMAX效果,讓人穿越時空置身其中。

膠卷在中影4K掃描,即便最後放映2K拷貝,畫面細緻度仍比2K掃描的效果好。我三刷過程中去了兩家戲院,一家是板橋大遠百威秀3廳,座位人數約200人,坐F排與H排;一家是西門國賓大戲院1廳巨幕廳,座位人數約950人,坐15排,兩家戲院觀影效果都相當不錯。第二週開始,除了上映時段縮減外,有些戲院亦改到小廳播放。我就是深怕到時影廳變小而失去臨場感,才會趕在第一週三刷。

印象中,侯導談論「海上花」的場面調度,他提到之所以將許多角色一起擺進銀幕裡,是因為侯導認為他的電影就應該在大螢幕看,才能看清楚每個人的神情、動作與細節;在家裡盯著DVD,只是大塊表面看著人物,很多身上的、場地、環境的細節都不見了。「刺客聶隱娘」裡侯導依然貫徹著這個想法。

若干年後的今天,藍光提供高畫質影像,卻不是每個人家裡都有家庭劇院,螢幕與投影機影像呈現能力也不是相同水準。放映硬體在戲院標準參數設定下,可以看到最好且一致的效果,之後買光碟片回家看,就只能憑著眼前所見,想像在大銀幕上看到的效果會是怎麼一回事了。電影中有許多畫面呈現風景廣闊,大景當前,遠遠看到一群角色小小的走在畫面裡,這在戲院裡誰是誰都看不清,更別說在家裡有限大小螢幕上看起來勢必錯過更多細節。

對我來說,開始看侯導的片太晚,之前不曾在大銀幕看侯導的片,這次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不論你開始喜歡侯導沒,也不知道導演下一部片要等多久,先進去看可以了去未來你心中的缺憾,更不用若干年後在那邊跟人家排隊搶買目前就在上映的「刺客聶隱娘」電影票。

孤寂的不只是窈七
「刺客聶隱娘」裡,侯導花費了相當程度的篇幅,用長拍角色單獨一人的身影,營造每個角色不同面向的孤寂,當每個角色從本身開始出發,觀眾體會到人物的孤寂時,整部片的故事就這樣形成。編劇謝海盟在臉書有提到,先看過劇本再進戲院可以幫助補齊整部片的故事脈絡,劇本全文謝海盟臉書有完整張貼。我是三刷時才明白剪接上場景的安排,後讀劇本,兩相比較可以看出些剪接的取捨選擇。在這裡我就不太多參照劇本的原始設定,而是以電影呈現氛圍來做闡述。

田元氏的孤寂
要聊人物的孤寂,我想從田元氏開始。

她的孤寂,來自田季安。其父元誼與田季安父親田緒安排下的政治婚姻,讓她成為田季安身旁的王后。為王后,她替家族生出子嗣,接管魏博藩鎮勢力不愁無以為繼,鞏固了勢力,卻鞏固不了他們的感情;為人妻,儘管田季安的心早就飛到了瑚姬那邊,她仍十分努力討好田季安,聽聞有不順君意的,她用盡手段替他剷除,於是三年前活埋邱絳,此次又派人伏擊田興。可是田元氏為他做的,田季安卻不領情,還到她的寢宮告誡:「活埋邱絳一事,不可再發生」,連她關切「聽聞夜裡鬧刺客,又是黑衣女子?」只被田季安冷冷回了一句「妳耳目靈通」,那種明褒暗貶略帶酸意的話語,田元氏只是嘴角淡淡一笑,強忍著情緒繼續穿戴首飾,顯現出兩人關係在此時是名存實亡。另外,聶隱娘威脅到田季安安危,田元氏還自己前去決鬥,幾招比劃之後敗下陣來,像是打輸的母獅子,只能默默離開自己的戰場。

除了從外部助力想要挽回君心外,她也一直試圖營造和樂家庭的氛圍,讓田季安回心轉意。主公來訪,她第一個反應就是叫孩子們過來,想用孩子喚回田季安的心,進而連心帶人回到這個家庭,只可惜情人變了心就是回不來。觸怒田季安的底線是其師父空空兒咒殺瑚姬,連帶也扯出過去咒殺田緒一事。事蹟敗露後,田季安盛怒提著劍去找田元氏,不明狀況的田元氏依然叫三個孩子過來,當她看到田季安手中的紙人,田元氏心裡明白已然東窗事發,若非長子一身擋在前,田季安那劍可能就不是落在一旁的屏風上了。

第一次看時,自然將田元氏歸到反派角色,但看到第三次,反而覺得她是標準的悲劇人物,她用盡自己所能的一切,為的就是保衛自己的世界,她的愛人、孩子、權力與地位。她的情緒都是隱性的,在田季安發怒完後的寢宮,她依舊鎮定,指示奴僕將一地的碎花瓶收拾乾淨,她將孩子圈進臂彎裡,只在眶裡打轉的眼淚讓她王后的傲氣更加動人,也可以看出她身處宮門女性的堅毅,但她始終是孤寂的,就像那日出現在林子間,身著華服,髮髻梳得老高,上頭名貴的飾品,有如一羽華麗的孔雀,儘管身旁奴僕環繞,但她內心真正渴望的,我想只是丈夫田季安能給她的一絲微笑。

瑚姬的孤寂
說完田元氏,緊接著得提瑚姬。
瑚姬第一次出現,是一個人坐在塌上,前景紗帘飄飄,許久,門外來報說:「主公來了」,這才知道她在等田季安。瑚姬的表情從原本放空呆滯轉成笑容滿面,田季安一進門就慇懃攙著他的手坐下,湯藥立即遞上,可見已然久候多時。她在一旁殷切的伺候田季安喝下,接著依偎在他的臂膀,悉心的溫軟耳語,化了田季安方才在議事廳罷黜田興的怒火。這一串的畫面,對比出在後宮只能癡待伊人來的孤寂感。

自古後宮佳麗三千,裡頭每個人為了生存下去,使出招術千奇百怪,瑚姬就是一例。初看覺得瑚姬單純細心真是惹人憐愛,但反覆思考後,倒覺得瑚姬也不是一位簡單人物,心機城府田元氏或許還望塵莫及。電影中,首先聽聞瑚姬的事情,是蔣天則回報田元氏:「如主母所料,實用雞血冒充月事」會想到用雞血冒充月事的女子,不論是否旁人獻策,這動機是想要孩子,也是顧忌田元氏可能會下的手段,才以此隱瞞。根據電影劇本中,瑚姬對田季安解釋:「舅舅告誡過我,不能主公也要,子嗣也要」,但相信她自己心裡明白「母以子貴」,有了子嗣,必定能大幅提升自己地位。或許天下父母心,瑚姬保胎的心出於母愛,卻無法僅以單純去看待,瑚姬當前得寵,難說心無野心。另一廂失寵的田元氏,只是因為田元氏天性乖張暴戾,便施咒欲殺瑚姬?還是因為察覺瑚姬野心露出,讓田元氏倍感威脅,為了自保而痛下殺手?

瑚姬說「替窈七不平」,是很耐人尋味的句子,她說這句話,也是在說「替田季安不平」,而這個說法當時必然正中田季安的心,除非瑚姬真的天真善良的可以,不然很難理解這一句是真心從她口中說出,不帶一絲指射。這一句話,不僅讓田季安更加寵愛她,也無形中拉攏了隱於紗帘之後的聶隱娘。可見得瑚姬是明白怎麼抓住男人的心,乘著風向,不讓自己成為下一個田元氏。

不過整部片關於瑚姬的線索太少,解讀瑚姬的面向著實有限。

田季安的孤寂
田季安也是孤寂的。
只是他的孤寂不單在兒女情長上。當年他以非嫡嗣的身份接掌魏博,此藩鎮勢力雄據一方,他接手後想必滿懷大志欲一展拳腳,但底下的公卿對朝廷仍多所畏懼,所諫之言雖屬實,卻不得他意,使得他不甘囿於藩鎮的心倍感孤寂。

另外,田季安的政治婚姻是他另一個孤寂。對他來說,自己是依靠著田元氏之父元誼的投靠勢力,才能鞏固自己的地位,這一層關係雖然他嘴裡不說,但心中對這個婚姻與田元氏都多了些芥蒂。固然田元氏為他生了小孩得以延續後代,可是對於田元氏的所作,不論好的壞的,甚至對他的關心,田季安都難以動心,甚至不曾想過田元氏做的這一切,當中是否有些是為了他?

田季安面對田元氏,似乎覺得自己矮了一截,所以知道田元氏活埋邱絳,只是當面勸誡不可再犯;知道她咒殺自己的父親與寵妾時,劍已出鞘卻沒砍下去,只是因為兒子擋身在前,而不是因為懼於田元氏背後的勢力?落得最後只能在其寢宮劈砍屏風,摔東西表達盛怒。

田季安對兒子的寵愛是顯而易見的,尤其在角力練習那場戲中,父子間的互動氣氛相當融洽,也是整部片裡,唯一能看到田季安露出笑容的時候;在聽聞兒子玩鞠遇到刺客,田季安也是趕到寢宮瞭解情況,面對兒子與母親的態度有著強烈對比。

田季安在劇中的面向相當多元,讓這個角色增添了不少迷人之處。追擊聶隱娘到屋頂上,回到瑚姬寢宮後,拿著隱娘留下的玉玦,田季安說起了他們小時候的故事,那是田季安少數柔情的時刻,從他回憶的話語中,觀眾明白他們小時候曾經發生過的事。「記得我十歲那年發風熱,渾身刺痛不能坐臥,群醫無策,一口小棺材也備下了,是窈七她爹以家鄉的古法,用竹篾子將我捲起,豎在蔭涼處,三天三夜,救回了我的性命。當時在渾噩中,一直有個目光守護在旁,就是窈七,任誰也拉她不走」,看見了聶隱娘曾經對他的深情,也讓聶隱娘看見世稱暴虐的田季安,還存在著感性的地方。我想,窈七應該是在那一刻起,就決定不殺他了。

音效安排在田季安身上也相當有意思。在畫面夜色時分擂起鼓聲,相應的劇情是田季安正處在暴怒的情緒點上,彷彿是他的心跳聲,也是當前緊繃的氛圍。當他去瑚姬寢宮時,這一段鼓聲嘎然而止,就像田季安來到溫柔鄉頓時放鬆的心情。這是三刷時才注意到的小地方。

嘉誠公主的孤寂
嘉誠公主的孤寂,除了撫琴,主要來自「青鸞舞鏡」與這段台詞的刻畫。田元氏:「當年我與你二舅是前往京城迎娶的禮司。當時,記得公主厭翟車敝而不乘,先皇換以金根車。妳公主娘娘來魏博後,隨即辭遣了先皇所賜的宮女、奴婢,贈與豐厚的金帛,令他們還籍贖身。此後,京師自京師,魏博自魏博,這就是妳公主娘娘的決絕之心了。」將嘉誠公主出嫁的心境,做了相當深刻的說明。這一段故事,在電影中的畫面順序,是聶田氏跟聶隱娘說完這故事後,聶隱娘掩面哭泣。下一場是一遠景,一隊人馬遠遠從畫面中走過。頭兩次我還不懂這畫面是什麼意思,第三次才突然明白,那是當年嘉誠公主出嫁魏博的行隊。明白了這樣的剪接編排後,在心中自是一陣驚歎,對我而言,這兩場戲的安排,其孤寂感超過了「青鸞舞鏡」,再縱觀到唐朝和親政策下出嫁的公主,其歷史背景更是讓人感到動容。

李屏賓的攝影
另一部分,我想說點攝影。在「乘著光影去旅行」中,賓哥有提到關於他攝影的一些事,其中一個元素是風,風這個元素在攝影裡不太常被提到,但是大家都會有印象的,是風可以帶來畫面與時間的流動感,那種氛圍很特別,有風的場景總是可以讓畫面生色不少。聶隱娘裡面,很多畫面有風,樹林裡,宮殿裡,聶府裡,都有風存在痕跡。我不確定片中的風是不是自然的,但如果是自然風,那這部片得到神明的禮物與幫助真的很多。風在這部片中有相當重要的輔助功用。

在聶府裡,隱娘穿著華服,風吹過撩起衣擺,隱娘臉上的神情在這個場景裡顯得格外孤寂,她承接了嘉誠公主的孤寂,也承接了道姑公主的孤寂,還有自己排遣不了的孤寂,風帶來了她的思念,也帶來了她的孤單。在瑚姬寢宮裡,是整部片最有風的地方,從一開始隱約在紗帘後頭的瑚姬,到進來之後的田季安,風吹得紗帘一下模糊了兩人的形影,一下又讓兩人清楚顯現,以及另一處紗帘後頭的隱娘,隱隱約約身在其後,隱隱約約又消失無蹤,似乎也暗示著三個人間的關係,在聶隱娘帶著玉玦初回來時,是顯得模糊不清。聶隱娘是否會殺田季安,端看她對於田季安的感情是否還在;田季安與瑚姬之間,所依存的情感是否也若即若離,於是瑚姬才更想將孩子生下,完整她的權力?

整體來說,我並不覺得聶隱娘沒有故事性。侯導安排的人物刻畫,讓每個角色間相互聯結在一起,或許這部片不是如以往觀影經驗的表達方式,但仔細觀察裡面的安排,一點一滴匯聚成溪,故事在當中悄悄流逝,也緩緩成型。或許你還在想要不要看第一次,如果真的很怕看不懂,可以去謝海盟的臉書看劇本,把前因後果看個清楚。如果可能會看兩次以上,那劇本我想就不是真的很需要,看明白這部片會是很有意思的觀影經驗。

如果你依然會覺得看隔壁廳的好萊塢電影比較符合消遣原則,那我也建議真的不要看聶隱娘,可以讓自己快樂的事情這麼多,不要一時昏頭去折磨自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