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 Blog on Cinema
我在看的時候一直在想這故事的戲劇動力何在,明顯的故事線是三姊妹參加已經離家十多年的父親的喪禮後,接來父親留下的同父異母的妹妹一起同住。三個姊姊與從未謀面的妹妹之間該如何相處並最後成為真正一家人似是這部片的命題,不過兩方之間並沒有個性上的衝突,反而是對父親懷抱著不同的情感,以及對彼此不同母親的複雜心結成為生活中的終將逐漸解開的暗流。這衝突在後段三姊妹也是離家多年的母親回來探視之後來到最高點。
不過在有如引線般的情節線之外,我感受最深的其實是劇中角色種種「生活的慾望」,孤單的妹妹在身為外遇所生的子女,經歷母喪又長年照顧臥病在床的父親,眼看又要和不喜歡的繼母一起生活,她衝動地答應了和姊姊同住的邀請。而長女在多年前父母離家後姊代親職地撐起了這個家庭,固執地在無父無母的家庭中守護著老房子和家族的傳統,她在小妹妹身上看到同是被迫成熟的青春,成為兩人連結的契機。
也許是改編自長篇漫畫所致,開場之後的故事略顯鬆散與段落化,大量的生活細節和四季的變化可看出導演企圖描寫四人之間時間的變化與累積,但也一再透過這不那麼傳統的家庭關係傳達出前述的生活慾望,比如小妹妹轉學後加入足球隊的比賽以及和男同學之間淡淡的情愫,四人採集梅子釀酒到夜晚共同放烟火,更不用說廚房與餐桌上各式菜色的展現也是是導演一集以來的拿手戲。但在父系社會下四姊妹建構而成的家庭也隱含了家族終將四散的可能。
三姊妹之間不同的性格、工作和感情展現了當年父親外遇母親離家的悲劇如何在不同年紀的三人身上留下了相異的影響。電影始自父親去世,正是三人清算和父親關係的時候,也正是妹妹的加入讓眾人看到時間如何地撫平了過往的怨懟,反而不同對生活的記憶與觀點重新帶起了對離去父母的情感,而長女在多年後也如父親情婦一般地愛上了有婦之夫,更是對生命回首過往的機緣。這裏沒有哭天嗆地的怨恨,只有對生命的理解與釋懷。
這是四姊妹如何在人生中安身立命的故事,電影結尾各角色不同程度地都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對照到結尾的另一場喪禮所營造出的首尾呼應,在生與死之間如何地活下去,家族的情感如何地遞嬗,正是導演是枝裕和許多作品中一直在描寫的主題,最後帶出在死去之前,回首人生盡是美好的溫柔感懷。
不過四姊妹美麗如此,當然怎麼看都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