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影展多年來引進世界各地電影,對台灣性別平權觀念推波助瀾,也成為各國同志電影的登「台」首選。今年在同志電影「聖地」柏林影展贏得最佳同志影片泰迪熊獎與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的《愛情的模樣》,以及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與觀眾票選獎的《禁愛風暴》,都選在金馬影展首映。除此之外,武俠皇后鄭佩佩與《香水》班維蕭精彩過招的《輕輕搖晃》,南韓女星裴斗娜被指控染指青少女的《屋簷下的她》,變性人現身說法勇奪「影帝」的《曲線窈窕菲夢逝》,刻畫同志成家感人肺腑的《愛,不散》,可謂面面俱到。而透過金馬影展引介,在八、九○年代風靡台灣、舉足輕重的英國同志電影大師德瑞克賈曼(Derek Jarman,1942-1994)逝世二十週年,除了重溫他影響深遠的經典代表《浮世繪》、《英倫末路》、《花園》、《愛德華二世》、《藍》,還有首次在台放映的早期作品《塞巴斯提安》與《龐克狂歡城》的全新數位版,相當珍貴。
柏林影展是三大影展當中對同志最友善的一個,早在八○年代就設立「泰迪熊獎」專門鼓勵優異的同志電影。當今大師阿莫多瓦、葛斯范桑都是從這起家的,香港導演關錦鵬以及台灣電影《刺青》也都受過它拔擢。而今年在此大放異彩的最佳劇情片、紀錄片,都選擇在金馬影展獻映。其中一舉贏得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和最佳劇情片的《愛情的模樣》(The Way He Looks),描述一名渴望愛情的盲眼男孩,夾處在女閨蜜與帥氣男同學之間的曖昧關係,把青春的悸動、初戀的酸甜滋味,拍得入木三分、不落俗套,轟動柏林,不僅映後獲得五度鼓掌,當導演丹尼爾里貝羅(Daniel Ribeiro)帶著兩位男主角登台時,還獲得全場起立歡呼的肯定,堪稱本年度最風光的同志電影,更將代表巴西角逐奧斯卡外語片。
囊括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與「電影大觀」單元觀眾票選獎的《禁愛風暴》(The Circle),以1950年代瑞士知名同志刊物輝煌到沒落的歷史為背景,藉由俊美男教師與雄雌莫辨的裝扮歌姬,見證動盪時代裡,跨越社會階級的雋永愛情。導演斯特凡霍普(Stefan Haupt)巧妙結合虛構與紀實,無論歷史厚度或情感張力,都震撼人心。於柏林影展連奪兩項大獎後,又風光拿下三個同志影展的最佳,好評如潮。
《輕輕搖晃》(Lilting)是英籍華人導演許泰豐(Hong Khaou)自編自導的首部劇情長片,「武俠皇后」鄭佩佩和英國演技派明星班維蕭(Ben Whishaw)分別飾演不諳英語的華人老婦與兒子的英國男友,把同志情感與移民故事融為一體,卻又不慍不火。兩人跨越語言文化隔閡的真情對戲,令人動容。在日舞影展受到好評,並獲得最佳攝影的肯定。
曾以《為你流的淚》榮獲柏林影展泰迪熊獎的導演艾拉薩克斯(Ira Sachs),新作《愛,不散》(Love Is Strange)敘述一對相守四十多年終於走上紅毯的同志愛侶,竟因出櫃而失業,在經濟壓力下被迫搬離愛巢,兩人歷經歲月淬鍊的親密關係,也變得備受考驗。無論是「老年同志」或「多元成家」,本片都提出過去較少關注的面向。金球獎、東尼獎得主約翰李斯高(John Lithgow)與《蜘蛛人2》飾演八爪博士的艾爾菲摩里納(Alfred Molina)的精彩演技,感人肺腑。
菲律賓導演愛德華多洛伊(Eduardo W. Roy Jr.)在《曲線窈窕菲夢逝》(Quick Change),則將鏡頭瞄準菲律賓變性人為了追求窈窕身材與誘人美貌,不惜忍受體膚痛楚、甚至上癮的悲喜人生。這部直陳不諱、大膽犀利的作品,已連下五座影展大獎,最特別的是片中為愛付出在所不惜的靈魂人物咪咪(Mimi Juareza)真誠精湛的演出,竟然獲得最佳「男」演員的殊榮。
南韓演技派女星裴斗娜和天才新星金賽綸攜手演出的《屋簷下的她》(A Girl at My Door),描述從城市調到海濱小鎮的年輕女警,收留滿身傷痕的鄰居少女,但無論是她的過去、或是少女的身世,都像揮之不去的謎團纏繞兩人。本片由韓國大導演李滄東跨刀監製,首執導演筒的女導演丁朱里(July Jung)以獨特的女性觀點加入韓國擅長描寫暴力與情感的傳統,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兩位女星的對手戲也極有看頭。
今年適逢德瑞克賈曼逝世二十週年,作為影史最具啟發性的同志導演之一,他的作品也對台灣同志電影的啟蒙具有特殊意義。1987年,他獲得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的《浮世繪》(Caravaggio,1986)首度被金馬引進台灣,這部描述爭議性義大利畫家卡拉喬瓦愛慾生死的電影,以同志視角大膽描繪肉體與暴力的激情,也同時展開他與英國女星蒂妲絲雲頓(TildaSwinton)的長期合作。視賈曼為導師的蒂妲絲雲頓,還演出了《英倫末路》(The Last of England,1988),以夢囈般的迷幻手法,呈現了英國如何逐步走向崩壞毀滅,宛如一則精準的末日預言,蒂妲絲雲頓一場撕毀婚紗、在傾頹中狂舞的戲,震撼人心。
賈曼獲悉自己罹患愛滋後所拍出的《花園》(The Garden,1990),則是他最詩意動人的自白,以前衛手法刻劃愛滋病時代同性戀者的處境,在柏林影展獲得榮譽提及。《愛德華二世》(Edward II,1991)也以全新觀點詮釋英王愛德華二世的同性戀情,以及與皇后伊莎貝拉的三角關係,而且融合古今,甚至加入同志遊行,手法令人拍案叫絕,不僅獲得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同志影片、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更將蒂妲絲雲頓推上威尼斯影后的寶座。
美術出生的賈曼,作品充滿繪畫與舞台設計元素,風格大膽強烈,他毫不遮掩的同志身分與探究的英國認同一直是電影中的兩大母題。長片處女作《塞巴斯提安》(Sebastiane,1976)便改編羅馬帝國時期聖徒塞巴斯提安殉教的故事,大膽展現男性士兵對身體慾望的探索與壓抑的情慾,被視為英國首部正面呈現男同志的電影。《龐克狂歡城》(Jubilee,1978),則藉由16世紀的伊麗莎白一世女王魔幻來到1970年代的倫敦,放眼所望卻是瘋狂頹廢的城市街道,以咆哮的音樂混雜著龐克青年歇斯底里的狂歡,呈現賈曼對70年代英國的現實觀照。這兩部從未在台灣正式放映過的作品,將在本屆金馬影展以全新數位版重新面世。
賈曼在創作高峰時罹患愛滋病,晚期雖然病痛纏身,對電影的熱情依然不減,最後一部作品《藍》(Blue,1993),在長達80分鐘裡只有一片深藍銀幕,伴隨著賈曼的深沉獨白,金馬影展也將放映這部獨特的電影,展現賈曼對生命的感觸與告別,藉以懷念他。
金馬51在台北。影展將於11月6日揭幕,金馬獎頒獎典禮11月22日於國父紀念館舉辦,後續將公布精彩片單,請敬請期待!
2014台北金馬影展
金馬國際影展11/06-11/27
金馬電影學院10/24-11/22
金馬創投會議11/18-11/20
金馬獎頒獎典禮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