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Pony Chang】作者臉書
在我鍾愛的「藍色大門」裡有著類似這樣的結論:「當你站在一扇藍色大門之前就會知道我找到了什麼?三年五年之後,我們會成為怎麼樣的大人呢」?在我看來這彷彿天諭,不過這扇大門也永遠不會止息,而是一輩子的抉擇,當你選擇走入其中一扇門進入一種情境,也註定會成為怎麼樣的人。
「行動代號-孫中山」這部電影一開始便是主角裝死拼活地躲避交辦費,來破題「貧窮」。只是這個主題並不以一種奇情浪漫的外表,附著在美少年身上,去開展一個夢幻的戲種,於是乎我們可以在電影裡面看到台北西區(這也是連勝文要軸線翻轉的政見所在地)河堤旁邊,尋常的一點也不光鮮亮麗的住宅聚落,那賣了半年也賣不出去的舊房子,卻成了少年們的聚會所和彷若革命基地。
很奇妙的,這些也是我在台北經常出入的地區:萬華、三重、五股…..一帶常見的地景。也許電影看多了旅遊走過幾次,目光總是落在遙遠的巴黎、紐約、東京、上海…..。交代少年們的家庭現實得很殘忍,那一場三個人扭打一團的畫面很揪心,但這電影裡沒有超人沒有警探沒有殺手也沒有情報員,就是憑常捷運上一身汗臭說著無聊重複疊字語言:「我比你窮,我比你更窮,你想怎樣,那你又想怎樣….」互相嗆聲實則探出觸鬚互相試探又相互取暖的高中生。而這些電影片段都尋常平凡,卻一再令人嘴角微微上揚。
談到貧窮這件事,我自己的童年就生活其中。不過現時我朋友的經歷可以更加說明這件事在台灣好像溫水煮青蛙的世代變替。朋友歷經一大段流浪教師的歷程,好不容易就考取了我高中(也是高中)母校的正式老師資格,一種落腳安定的歸屬感準備好好作育英才。不過很快的他就發現學生裡隔代教養和單親家庭比例出乎預期的高,他問我這個問題,我回想少年時期這樣的家庭背景應該很少。尤其是到了收營養午餐費用時,也碰到了電影裡的困境一般,只是學生們淳厚單純,處理起來少掉了一些悲壯的氣氛。
是阿!悲壯的氣氛~~我看這部電影是有著這樣的情懷,雖然情境不一樣,少年們樂觀投入,策動一場好像面對巨人的唐吉軻德,只是他們要面對的是世代產業轉移所造成的自身困境,片末孫中山被綁在車上巡行東區高聳的101,這部電影就是這樣浪漫又有行動力的青春喜劇。
有人說過:「文藝沒有社會意識只是娛樂」。電影圈無論大好大壞,總有人按部就班尋找培育新血,開發電影語言把社會關懷加注於影片裡。也許「行動代號-孫中山」就像一棵有待萌芽的種子,也是社會風情話裡的一篇寓言 ; 當有困境亟待解決,有勇有謀有行動,世代的翻轉,能不能激烈得產出像大砲孫中山,或者具有明星風采的切·格瓦拉還者是萬人斬毛澤東…..啊~~有點不切實際了,把時代拉到現在,或者你也許能想像這是一部太陽花領袖的少年前傳(好萊塢拍續集很常玩這一套的),這樣導演是不是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