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30而麗》中,有三位分別代表老、中、青三個不同世代的女性--蜜拉、露莎、安娜。
蜜拉有著一雙大眼睛還戴著一付大眼鏡,是老闆露莎餐廳裡最資深的老員工,跟她一起打拼了幾十年,她來自於克羅埃西亞。蜜拉懷著一個夢想,希望能在故鄉--克羅埃西亞鄉間擁有一棟屬於自己的別墅,她連年的積蓄也幾乎全部都投入了建設--她那棟連一眼都沒看過的房子。
露莎是刻勤刻儉,還在叫著自己早已不存在的國家--南斯拉夫的人。一開場先是露莎面如機器的開店動作…對員工的不假顏色…幾點上班、幾點下班…一絲不茍,就算面對自己心儀窺視的對象每日對她的暗示邀約,也無法由她眼神、臉部表情或肢體語言上,得到任何善意的回應!她早年因戰爭離開自己國家(南斯拉夫)後,就再也沒有回到那裡去了。現在她關心的唯有自己的退休生活及在瑞士的這家小餐廳營運狀況。
最年輕的安娜,雖身染重病卻是一副揮灑不完青春而不在乎一切的模樣,她來自於最年輕的國家--塞爾維亞。
她們三人同為巴爾幹半島上三個不同國家(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及塞爾維亞)的一份子,如果我們探究其歷史背景與電影裡設定的老闆、老員工、新員工的身份,不管明示或暗喻,竟與她們國家之間,世世代代政治及軍事上,糾葛不清的恩怨情仇有了一種鮮明立體的呼應。
而一切的問題,隨著安娜的出現,編劇巧妙的利用了她們權利關係的牽連消長,隨著時間空間的轉變,似乎有了連繫及消弭的方法。
就在安娜大膽為露莎舉辦慶生會當天,隨著早已遺忘卻依然熟悉的祖國音樂聲,露莎展露了她深埋多年的壓抑,她忘情的舞、旋轉,隔日醒來居然在多次向她表白的男人床上,而且最後還變成她固定的行程發洩的管道。
她多年的矜持一下子全被瓦解,露莎親手繡了一件南斯拉夫的傳統服飾贈予安娜,少女安娜的熱情讓她重燃對生命的希望,及當長輩的滿足,還彷彿看到自己當年的影子。
但是,最後安娜還是發生了意外,她天生的疾病本來就讓她有活一天過一天的打算,異鄉瑞士對她而言,也不過是另一個機會或開端,生命並不會為她做任何的停留,她不需要向誰來告解她的所作所為。露莎為了救她,趕回餐廳拿出所有的積蓄來為安娜安排治療…。
而當她趕回餐廳結帳時,卻看到對夢想覺醒的老蜜拉,坐在她位置上為自己收拾,露莎多年來那些對人的不信任、封閉的內在,似乎終於有了圓滿的出口…。
但,安娜卻又繼續開始了另一段流浪及旅程……。
由台北市政府主辦、台北市文化局承辦的台北電影節今年即將步入第九屆,以『百萬獎金』成為台灣電影競賽最高獎金的『台北電影獎』,以及鼓勵台北市民創作為主的『台北主題獎』即日起開始徵件。此外,為了鼓勵台北市民創作,並提升影像美學的教育,本屆更在「台北主題獎」單元中增加「影像工作坊」和「平面觀摩類」、「示範組」作品分項,藉此提高市民參與度,讓更多台北人,樂於以影像輕鬆分享關於台北的故事。
獎金高達100萬元的「台北電影獎」近年培植了許多年輕而有才華的導演,比如《一年之初》的青年新秀導演鄭有傑、《無米樂》的莊益增、顏蘭權…台北電影獎已然成為台灣影壇優秀創作者的重要舞台。電影獎開放任何類型的影片報名,只要是2006年4月1日之後完成的劇情片、紀錄片、實驗電影、動畫之影像創作皆可參加。
2007第九屆台北電影節【台北電影獎】徵件:報名截止日期:2007年4月2日 (以郵戳為憑)。
競賽資格:參展影片格式需為35厘米或16厘米之影片、BetacamSP(NTSC)及DigiBeta(NTSC)。
競賽獎勵項目:
* 首獎一名:獎金新台幣壹百萬元整,獎座一座。
* 最佳劇情片一名:獎金新台幣貳拾萬元整,獎座一座。
* 最佳紀錄片一名:獎金新台幣貳拾萬元整,獎座一座。
* 最佳實驗片一名:獎金新台幣貳拾萬元整,獎座一座。
* 最佳動畫片一名:獎金新台幣貳拾萬元整,獎座一座。
* 媒體推薦獎一名:獎金新台幣伍萬元整,獎座一座。
* 特別獎三至五名:每人獎座一座。
* 觀眾票選獎一名:獎座一座。
而針對一般市民的「台北主題獎」,除了原有的「影片競賽類」,今年更增設了「平面觀摩類」,主題為「台北人」,歡迎所有市民以無限的想像力呈現台北人的多元面貌;影片競賽類不限類型,長度以十分鐘為限,競賽將選出一至三獎,各得獎金新台幣10萬、5萬和2萬元整和獎座一座。徵件截止日期至4月2日止。另外「平面觀摩類」旨在降低創作門檻、發揮創意無限可能;以 10~15張靜態影像為一件作品,搭配文字來訴說一個台北的故事。入圍作品屆時將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接受報名至5月4日止。
以上報名表及影片報名繳交資料等徵件訊息,煩請上網:www.taipeiff.org.tw下載相關報名表。
台北電影節:
收件地址:10360 台北市興城街10巷16號4樓 台北電影節收
電話: 02-2557-2816 傳真: 02-2557-7474
E-mail: tiff@taipeiff.org.tw
website: http://www.tiff.org.tw
原文出處 : http://tw.myblog.yahoo.com/suchin-0921/article?mid=2190&next=2111&l=f&fid=26
「愛」可以秤重?「愛」可以重量來衡量嗎?「愛」是那麼虛幻,可是又是那麼真實,對於他來說,「39磅」是他,更是無窮的愛所累積出來的「39磅的愛」。
你喜歡紀錄片嗎?紀錄片給人的印象總是嚴肅、教條、說教,但是看了去年的幾部紀錄片,ㄚ今不禁要為這些關心真實人生、環境的從事紀錄片拍攝的工作人員鼓掌喝采。你可能會問去年的紀錄片有那些呢?最近剛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不願面對的真相」,還有國人自製的「奇蹟的夏天」和「夢想無限」……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所以,「39磅的愛」是部紀錄片囉!
現年34歲的阿米,體重只有39磅,約18公斤。哇!一個大男人體重竟只有18公斤,記得ㄚ今小學一年級入學時,很瘦小,也有17公斤,而一個34歲的男人體重竟不如一個六、七歲的小孩,前幾天更有一則新聞,英國一名八歲男孩體重達一百公斤,而環顧四周的小孩,可以稱之「小胖妹」、「小胖弟」的更是比比皆是。當然過重與過輕都是不健康的,而體重會過重,除了體質的因素外,大部份都是過量飲食所造成的。但是輕如阿米,必定是身體的病變所產生的後遺症。
阿米在他還未滿一歲時即被醫生診斷出得了一種罕見疾病,就是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而且宣判阿米的生命不會超過六歲,而現在阿米已34歲了,是醫生錯了嗎?也許將之視為是上天賜予的奇蹟,更加貼切吧!
「奇蹟」會憑空降臨嗎?如果只是一味的自怨自艾,任由生命花朵的自生自滅,「奇蹟」就會來到面前嗎?而縱觀世間的「奇蹟」,大部份都是「不經一番寒徹骨,那來梅花撲鼻香。」的寫照。
「39磅的愛」片子可愛、感人,之所以可愛是因為片子裡的動畫,之所以感人是阿米本身的故事。如你仍未觀賞這部電影,告訴你一個秘密,電影裡那可愛的不得了的動畫,是故事主角阿米親自繪製的。被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纏擾三十幾年的阿米,全身差不多都不可動彈了,唯一能動的只有一隻小指頭,他利用那唯一的指頭,配合電腦,繪出了可愛、感人的動漫畫。
電影開始出現了一場歡樂的聚會鏡頭,好些人歡喜的談笑著,其中一個坐在輪椅上的人想必是主角阿米囉!他瘦,奇瘦無比,像骷髏,不像世間的人,簡直是皮包骨而已,但是他依然是開朗的與周遭的朋友、親人聊著天,述說著他的夢想,言語間更透露著他的感情。
昨天ㄚ今與一些朋友聚餐,其中一個朋友說:「年紀愈大,夢已愈來愈遠,愈來愈縹緲,已不再作夢,更不用說完夢囉!」隨後並嘆了一口氣。
正巧ㄚ今於前一晚才看過了「39磅的愛」,ㄚ今告訴他:「你應該去看一部電影—39磅的愛。」為什麼ㄚ今建議他去看這部紀錄片呢?
當初被診斷得到不治之症未滿一歲的阿米,他那懂什麼叫做「死」,又什麼稱為「夢」,每天只能天真的吃喝玩樂,甚至也不知自己那裡不同於一般的小朋友。但是對於阿米的媽媽而言,她夢碎嗎?她放棄了嗎?當然,有「39磅的愛」即代表著一層一層的夢與愛,堆疊而出了34歲的「39磅的愛」。
各位試想,如果34年前阿米的媽媽做了羊膜穿刺,因而檢查出肚中小孩得了很嚴重的罕見疾病,她會選擇將阿米生下來嗎?綜觀現今醫學科技的發達,對於許許多多的的疾病均可於懷胎過程中檢查出來,大部份的人都選擇就讓這小孩「去」了,但仍有些是漏網之魚,孩子生下來後,對於父母、家庭的衝擊,並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
片中交待當初阿米的媽媽是在單親的狀況下,撫養著三個小孩,其中一個就是阿米,但是她卻幾乎把百分之百的時間及愛給了阿米,至少她的另外正常的小孩認為是百分之百。一切只因為她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對阿米的夢想,不相信如此聰明的孩子怎可能只能活到六歲,所以得全心全力照顧阿米。
但是阿米的哥哥們難道不怨不恨嗎?也許他們能體諒弟弟的不行及媽媽的不能,但是長久的忽視,尤其又是最親的母親,能不怨懟嗎?
劇中哥哥曾有如下的回憶:
有一天哥哥對媽媽說:「我有一點小小的事情需要你幫忙,你能不能暫時放下弟弟,撥一點時間給我,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媽媽說:「你也知道弟弟的情況,你必需學習獨立,你必需自己解決問題。」
如果,你是那個哥哥,會有何反應?一件小小的事,竟能讓一個人牢記在心裡一、二十年,可見那傷害與怨懟多深啊!但是你能說哥哥心胸狹窄與不懂事嗎?畢竟那時他也是個小孩而已。
其實整部紀錄片最讓人感動的是阿米圓夢的過程。
阿米告訴了他的親朋好友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要横渡美國,他的二個好友也願意陪他走這趟探險之旅,但是仍有許多的親朋好友持想反的意見,他們擔心阿米的身體狀況不堪負荷這長途跋涉的辛勞,但由於阿米的堅持,美國之旅當然成行了。
租了輛露營車,一行幾人就開始了美國的冒險記,如果是健康人充其量只能稱作美國旅行記罷了,但對阿米來說,的的確確是「冒險」,主要是冒著生命的危險,也許你心裡此時正在嘟嚷著「那有那麼嚴重」!阿米的身體會出現什麼狀況,並不是可以事先預期的,而旅行的過程也曾出現過緊急狀況,但是阿米仍堅持不上醫院,堅持繼續未完的行程。各位,您們同意這是趟「冒險記」了吧!
前面曾提過,媽媽、哥哥與阿米,三者間的關係,似乎並不融洽,尤其哥哥幾年前與媽媽大吵一架後,再也沒回到以色列探望過媽媽與弟弟。哦!對了,阿米是以色列人,而哥哥成年後即到美國生兒育女、討生活了。而他們吵架的原因為何呢?只因為媽媽為了照顧阿米,從未離開以色列到美國探望哥哥。唉!從小累積至大的怨,至此已完全引暴,幾乎已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解鈴還是需要繫鈴人的,阿米得去解開這個打了很緊的繩結。
阿米來到了哥哥的住家,阿米坐在輪椅上,好友按了門鈴之後,就離開、躲了起來,只留了阿米在門前的走道上,等待著哥哥的應門。哥哥一見到阿米的一剎那是既震驚又欣喜,隨後媽媽也搭乘計程車來到哥哥的住處,頓時,幾十年的怨及恨均化為烏有、煙消雲散了。愛的光芒緊緊包裹住媽媽、哥哥與阿米,原來他們對彼此之間就存在有深厚的感情與無限的愛。不知不覺ㄚ今也流下了欣喜的眼淚。
當初醫生診斷阿米的壽命最多只有六歲而已,而今天阿米已經34歲了,所以這趟旅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找到34年前的這位醫生,嗆一嗆這個醫生的信口說說,「醫生又不是上帝,怎能隨便的判人生死?至今阿米還好好的活在人世。」醫生找到了,醫生很高興阿米還活著,而且阿米的生活這麼的精彩充實,也許是奇蹟,但是因為阿米的努力,及周遭人的樂觀,奇蹟終究會降臨。
唉!這又讓ㄚ今想到了一件ㄚ今的爸爸的事情。在ㄚ今的部落格裡有一篇是寫爸爸「抗癌經驗」的文章,裡面曾提到八、九年前爸爸在南部某家醫院宣判得了大腸癌末期,並於開刀前一刻主治醫生決定不開這把刀,他認為這個手術是無效的,開了也毫無用處,可能肚子打開來之後,任何事都沒處理又縫合回去。但是那時爸爸已不能吃,也拉不出來,能不處理,任由生命的隕落嗎?因此,轉了院,也開了刀,至今八、九年了,已痊癒。三、四年前的某一天,南部的那位不願開刀的醫生,竟然打電話到家裡,詢問爸爸的狀況。
爸爸的情形與阿米的狀況有點類似,但後續的故事,是類似?是相反?直是讓ㄚ今深有所感。
有了親人深厚的愛,有了朋友無私的愛,但是男女之間的愛呢?阿米戀愛了,他愛上了一位照顧他二年的一個很陽光的女孩,這位女孩照顧阿米所有的生活起居,女孩也愛阿米,對他無怨無悔的付出,但是她對他並不是男女之間的愛。愛情必須是二個人有相對的感覺才會幸福,如果只是單相思,是會讓人發瘋、崩潰的。所以阿米趕走了女孩,阿米已無法再面對這無緣的感情。
ㄚ今以為需要探討的是阿米有資格談戀愛,甚至可能是拖累一個女孩子的一生的愛情嗎?這應該是見人見智的問題。偶爾會看到殘障人士仍可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的報導,都會讓人感動異常,但是如阿米這般重度殘疾的人,他能有愛情嗎?愛情往往都是自私的,不管是阿米或其他女孩,要投入如此不平等的愛情之前,得慎思呀!虛幻的愛情背後,還是有現實的生活要過的。
阿米曾說:「直到愛上了她,才真正的瞭解自己與一般人的不同。」
也許這句話讓人鼻酸,但ㄚ今並不是反應這樣的愛情,只是希望所有倘佯在愛的洗禮裡的戀人,都沒有遺憾,且都幸福快樂。
其實阿米對愛情還是憧憬的。從那裡可以得知呢?片子裡穿插著阿米所繪製的動漫畫,動畫的主角是二隻小鳥,一隻是長得很像阿米的公鳥,一隻是很像那位照顧他的女孩的母鳥。可見,阿米對她的懷念是多麼強烈呀!
所有的奇蹟,來自於愛的付出與累積;夢想的實現,更是來自於自身的努力。「39磅的愛」看到了愛、夢想與奇蹟。健康的我們,小小的失戀又算什麼,一點點的挫折只是一顆小石頭而已,它們不值得我們放棄人生、生活,放下了失落的感情,丟掉了不如意,夢想仍我們心中,愛情自會來臨,不管奇蹟是否屬於我們,生活依舊是逍遙又自在。
艾 德 哈 里 斯 和 氣 質 美 女 戴 安 克 魯 格 共 譜 不 朽 樂 章!
光是聆聽電影中的第9號交響曲,一切都已值回票價!
——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
曾經榮獲奧斯卡4次提名的性格巨星艾德哈里斯,每有新作都會搏得許多喝采,在今年的【快樂頌】中,他飾演古典樂壇巨人-“貝多芬”,唯妙唯肖的神韻,再加上舉手頭足的樂聖氣勢,透徹的述說貝多芬晚年的孤獨人生,以及如何在身心備受煎熬的逆境下克服萬難,寫出永垂萬世的第9號交響樂曲,精湛的演出,和大美女戴安克魯格的精采對戲,讓許多影迷看完後不但大呼過癮,隨著悠揚的樂曲演奏,也會不禁感動的落下喜悅的眼淚,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影史音樂佳作!
為了完整呈現樂聖的風采,之前對音樂並不熟悉的哈里斯狠下心苦學了好幾個月的鋼琴和小提琴,並且研究指揮的技巧,讓自己完全融入在一片古典樂的氣息之中,所以在真正的拍攝時,也就顯得駕輕就熟,當電影中最震撼的第9號交響曲演出正式拍攝時,導演找來了知名的55位凱竒凱梅特交響樂團樂手,再加上60位同樂團的合唱團員共同演出這段精采的樂章,超過110位的成員在舞台上與哈里斯和黛安克魯格不斷的彩排演練到近乎忘我的境界,台下亦有超過百位的演員飾演觀眾一起親臨這段難得的感官饗宴,即使超過了50個小時的拍攝,直到導演喊「卡」仍然無法停下,還是欲罷不能的持續演奏/唱直至結束,使得台下也爆出了如雷的掌聲,看得大家熱淚盈眶,感動不已。
透過【快樂頌】的演出,艾德哈里斯再度證明了薑是老的辣!在電影裡他一甩以往的優雅形象,將面臨晚年備受耳聾殘疾之苦的樂聖詮釋的淋漓盡致,懷有天份卻傲慢自大,暴躁易怒的個性讓人生懼,使得他必須獨自面對寂涼的下半生,但也寫下了一篇又一篇的動人樂曲,讓人回味不已,而電影裡的女主角黛安克魯格所飾演的安娜亦功不可沒,她就像是貝多芬的繆斯女神,當他徬徨無助的時候,安娜總是能夠撫慰他的痛苦,並且幫他劃下一串串動人樂符,2人在電影裡亦師亦友,又近乎戀人的深刻感情也令人動容。
【快樂頌】是由【秘密花園】的導演安格尼斯加賀蘭所親自執導的電影,這是他和艾德哈里斯的第3度合作,內容是敘述美麗的安娜(黛安克魯格 飾)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來到音樂之都-維也納,她在著名的音樂學校就讀,偶然的機緣下,她獲得了一個可以與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一起工作的機會,並且擔任他的抄譜員,當貝多芬遇到困難時,安娜總是運用自己的音樂能力和智慧幫助貝多芬度過難關,而這層微妙的關係也徹底改變了倆人的一生…。
美麗的樂章即將開啟,準備好您的視覺和聽覺,就可以盡情的沉醉在這段不朽的第9號樂章之中!所有的美妙,都將在這個時候昇華到最高點,邀您一起共同體驗這段神奇的精采非凡!
一個作品的吸引,有的時候只是因為那驚鴻一瞥而令人感動,正如同那張很有名的照片--說不出出處--湛藍的瞳孔鑲在帶著滄桑的中東少女臉上,無聲的問著:「為什麼是這樣的人生?」
這是一部很可愛的小品,故事說的是一個窮鄉僻壤的小學老師,隻身到都市找尋中輟的學生。
他們臉上都有著類似的氣質,澄澈的瞳孔與滄桑的臉。
或許我們都習慣電影常有的,那種超脫常人該有的遭遇,讓主角去千辛萬苦,好滿足我們在日常幾乎是不可能會遇到所謂的「虛擬體驗」而大呼過癮,甚至品論著那邊可以更麻辣一些,而導演「刻意」捕捉「生活的真實」角度,這會兒反而讓人的眼光溜到別的地方去。
劇中,逃鄉的小孩張慧科到了城市,沒有錢,沒有事,除了閒逛想著「只要到城市就有希望」的希望,用茫然的眼看著這個充滿希望的地方--這真的是充滿希望的地方嗎?
熙來攘往的人穿的衣服除了乾淨整齊之外跟自己其實差沒多少,街角賣油煎餅的大叔也只套著內衣就做開了生意,公交車(公車)、出租車(計程車)和腳踏車在上下班時間佔滿了馬路……每個人都很忙,腳步都很快……………
這是追求希望的腳步所該有的節奏嗎?
鄉裡代課的小魏老師也是個大孩子,因為請假的老師交代「一個都不能少」,這下子跑掉了一個張慧科怎麼辦?到城裡得要車費的,小魏還想著發動學生一起挑磚賺錢,小朋友們倒是機靈,累死了賺到了車錢,那時候張慧科流浪到哪去還找得到嗎?大夥兒慫恿老師坐白車(不買票偷渡上車),趁人沒跑遠把他給追回來。
這讓我想到了一則聖經故事,是有關牧羊人放下整群的羊去找一隻迷途的羊,或許這個故事的基本架構有受到這個故事的影響而發展出來。
至於後來小魏老師所遇到的人事,以及張慧科在麵館前晃蕩讓老闆娘為了不影響生意收容他下來洗碗換食……這個租片子來看也就知道,甚至於,對一些戲精來說,不用猜也知道故事會如何發展,這部戲,能讓人討論的除了是演員不做作的演出以及自身從生活磨出來的氣質讓人感動之外,卻有一個「很需要」討論的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的確實是有很多看似冷漠,但卻不會吝惜伸出援手的人,但也不能否認或掩飾更讓人感受辛酸的存在,或許導演要挖掘出人性光明美好的一面,但在小魏老師出發之後,電影劇本便開始弱了力道,就作品而言,與單車失竊記或者是別的作品相較是一種不夠厚道的行為,但筆者總認為,以現實常常發生的狀況來說,實在是會比電影情節更有張力(畢竟這電影號稱是真人真事的重現),電影著重在小魏老師找尋過程的堅持,卻少在流浪的張慧科身上著墨,一個中輟的小學生或許在窮鄉僻壤的環境裡沒有被「污染」,但城市之所以為城市,除了它是希望之地,也同時是很多不為人知的污穢不堪匯聚的地方,電影把「城市」這個元素弄得太過於乾淨,反而凸顯不出小魏老師和張慧科可以彰顯出問題背後可以思考的「真正的真實」。
而這個問題,便是喜歡寫東西的筆者所思考的--電影,這個虛與實同時存在的平台,我們表達的內容要如何拿捏比重?實筆虛寫以及虛筆實寫之中,我們要抓住的是什麼?凸顯的又是什麼?
人生如戲,是回顧後的感嘆。
那麼,戲如人生呢?
午夜的陽光 / Midnight Sun
一個只能生活在黑暗中的女孩,一個熱愛衝浪的陽光男孩
兩條看似沒有交集的平行線,相遇在黎明來臨之前……
繼《在世界中心呼喊愛》、《現在很想見你》後,又一動人佳作
2007年初春 感動獻映
- 片 型:愛情、文藝
- 導 演:小泉德宏
- 演 員:
雨音 薰——–歌手YUI飾
藤代 孝治—–塚本高史 【關於愛】、【 大逃殺】
雨音 由紀—–麻木久仁子
雨音 謙——–岸谷五朗 - 片 長:119分鐘
- 發行公司:群體工作室
- 官方網站:請按此
- 上映日期:2007.04.27(五)
劇情簡介
16歲的雨音薰(YUI飾演)不像普通的高中生能去學校上課,而是每天晚上在車站前廣場背著吉他自彈自唱。薰的生活跟正常人相反,白天睡覺,晚上才是活動的時間。她罹患罕見的色素性乾皮症(XP),深為這種無法接觸陽光的病症所苦。對薰而言,生活唯一的動力就是唱歌,這也是她和外界僅有的連結方式。
某天,一場意外的相遇戲劇化地改變了她的生命……
那是凌晨4點鐘,如同往常,薰在日出前回到家裡。透過房間窗戶,她注意到窗外站著一個手持衝浪板的男孩。每天早上看著男孩和他的朋友走向海邊,漸漸變成薰在入睡前的習慣。
兩人命運般相逢在黎明時分。從未在白天見過的薰和孝治很快墜入愛河,孝治對薰的病情並不知情,常常相約在晚上見面。然而一場意外讓孝治發現薰得的是不治之症,絕望的薰打算放棄這段甜美的初戀,認為自己不該奢望會有美好未來,甚至不再唱歌。此時孝治向薰提出在夜晚約會的建議,對薰來說,這是個再珍貴不過的禮物。
薰總是被小心翼翼保護著不受到傷害,卻也沒有餘力追逐自己的夢想。孝治的出現為她的人生帶來陽光,重新燃起對歌唱的熱情。但是病情的急速惡化逐漸壓迫到神經系統,她開始無法像以前那樣彈奏吉他……
【皮相獵影】導演訪談
隨著【39磅的愛】主角母親與好友的訪台,3月2日上映的紀錄片【39磅的愛】讓近日成為被大家談論的熱門話題。【39磅的愛】的主角是罹患了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一位3D動畫師阿米,他憑著全身上下僅能自由運用的一根手指作畫,燃燒自己生命在創作,也從不因為身體的障礙而自我侷限,與朋友一齊長途旅行橫跨美洲大陸,勇氣令人佩服。
更令人驚訝的是,主角阿米並不因為已經去過美國旅遊就心滿意足,阿米的好友阿薩夫說:「阿米最新的計畫是,要去澳洲橫跨沙漠、還想跟美國總統布希對話,以及想找到心愛的女孩結婚生子,對於人生的期待還很遠很長。」
【39磅的愛】這部紀錄了阿米橫跨美洲大陸的紀錄片,忠實呈現主角阿米如何面對先天疾病所帶來的障礙,並努力創造一個美麗動畫世界的過程。去掉瘦骨如柴的外表,阿米的內心與所有的正常人無異,一樣會墜入情網、一樣為了心愛的女孩傷心失意,他從不認為自己與其他人有什麼不一樣,直到心愛的女孩離開他的那天,他才傷心的承認自己的與眾不同。
「明明很愛一個人,卻沒有辦法給她幸福;明明很思念一個人,卻必須用盡一切力量離開她」,阿米曾帶著這樣的心情創作出一段以小鳥為主角的3D動畫,呈現在【39磅的愛】中成為阿米情感起伏的記號,令人動容。
這次主角母親海蓮娜與好友阿薩夫應邀來到台灣宣傳,於3/5結束訪台行程回到以色列,此趟台灣之旅收到許多來自各方的禮物,其中也包含了幾米親筆簽名的畫冊,幾米希望能夠以畫冊代為轉達對同樣以生命創作的阿米,那份佩服與感動。
打開這份禮物,阿米的母親海蓮娜與好友阿薩夫很快紅了眼眶,特別是海蓮娜憶起阿米學習動畫的過程,艱辛程度一般人完全無法想像,但每每看到阿米的作品,總能讓她這個作母親的潸然淚下、驕傲不已,當她看到幾米的作品就和阿米的一樣,相當具有生命力,是這次台灣之行中相當珍貴的一份禮物。
目前【39磅的愛】已經在台北正式上映,想感受用生命創作的奇蹟,請觀眾準備好衛生紙,走進戲院親自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