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魚是台灣人愛吃的海水魚,但大的肉魚並不常見,兩斤八尾300元,我看到就買了。
一夜干的做法是把魚從背部或腹部剖成相連的兩半,我則保持整尾完整,抹薄鹽、稍脫水,排好放冰箱一天,期間翻個面即成。這種做法,因魚的表面已乾,煎時不會油爆。如果不馬上煎,冷凍可放很久。
肉魚學名Psenopsis anomala,主要生長於西太平洋從日本到東海沿岸的溫暖水域,在中國稱之「刺鯧」。台語則稱之「肉魚仔」、「肉鯽仔」,所以台灣中文稱之「肉魚」。
此魚雖小而肉厚,故得名肉魚。但此魚最明顯的特徵是鰓蓋上有一塊模糊黑斑,日文即稱此魚為イボダイ(ibodai),日文漢字「疣鯛」。
我小時候吃煎肉魚,我媽說這種魚很好吃,所以古代皇帝在魚身上蓋印。
台灣民間所說的「皇帝魚」,指的是比目魚,魚眼長在同一邊,魚身一邊厚一邊薄。傳說朱元璋吃一半後放入水中還能游走,故又稱「半旁(pêng)魚」,即半邊魚。
原文出處 曹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