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長榮海運大型貨輪「長賜號」在埃及蘇彝士運河(Suez Canal)擱淺,堵塞了這條連接地中海及紅海的交通要道,現時其南北兩邊共有過百艘船大排長龍。在 50 多年前,運河亦曾因埃及與以色列的「六日戰爭」(Six-Day War,又稱「第三次中東戰爭」)而遭堵塞,當時 15 艘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船被困河上 8 年,它們因承受埃及風沙吹襲而被稱為「黃色艦隊」(The Yellow Fleet),船員更在此期間自成一國。
埃及在 1967 年 5 月封鎖西奈半島(Sinai Peninsula)及沙特阿拉伯之間的蒂朗海峽(Straits of Tiran),禁止以色列船隻駛入,以埃關係陷入僵局。以色列先是佔領西奈半島,埃及軍隊向西面撤退,同時封鎖蘇彝士運河,以防以軍進一步攻入。但戰爭爆發時,15 艘外國船隻已向南駛進蘇彝士運河 100 英里,它們分別來自英國、美國、瑞典、波蘭、西德、法國、保加利亞及捷克。當船隻駛到接近運河中間位置時,時任埃及總統 Gamal Abdul Nasser 下令封鎖運河,數小時內,埃及軍隊將舊船、挖泥船及其他水上運輸工具拖到運河兩端將之擱淺,此後再沒有船隻可以進出。
由於無法離開,除了美國商船 SS Observer 停泊在廷薩湖(Lake Timsah)外,其他船隻都停泊在運河中心的大苦湖 (Great Bitter Lake)。以埃戰爭雖然只維持 6 天,但運河接下來 8 年都處於封閉狀態,船員像被軟禁一般。波蘭商船 Jakarta 船長 Miroslaw Proskurnicki 形容:「我們在一個非常舒適的監獄裡,第一個月就像度假;第二個月很辛苦;到第三個月完結時,已覺得十分可怕。」
到被困第五個月,14 艘船的船員聚集起來,成立了「大苦湖協會」(Great Bitter Lake Association)。為打發時間,他們組織各種社交活動,例如紙牌遊戲、甲板上的燒烤派對、電影之夜、足球比賽及滑水。他們更在救生艇設置帆具,成立遊艇俱樂部,而且會在最大的船 MS Port Invercargill 上舉行足球比賽、在西德機動船 Nordwind 上進行教堂禮拜、在保加利亞貨輪 Vasil Levsky 上放映電影,又在瑞典船 Killara 游泳池中暢泳。
被困一年多以後,為響應 1968 年墨西哥城舉辦的夏季奧運會,船隊舉辦了「苦湖奧林匹克運動會」。來自 8 個國家的船員參與 14 項體育項目,包括帆船、潛水、短跑、跳高、射擊及水球等,最終波蘭選手成績最佳,德國屈居第二。此外,船員們甚至建立了「地區」郵政系統,自行設計手工郵票及橡皮圖章,不過,為確保信件確實到達外地,船員多數會附上真實的埃及郵票。
可幸的是,船員未有被困在運河整整 8 年,他們獲准回家,並由其他船員接替以維持船隻運作。船員每 3 至 4 個月輪替一次,8 年間約有 3,000 人曾在滯留船上完成值班任務。英國作家 Cath Senker 指:「令人深刻的是,這些船員建立起強大的社區,即使他們是來自冷戰中對立的國家。」但運河在 1975 年再次開放時,只有兩艘德國船隻可自行駛回家鄉。
原文出處 C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