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年前,曾看到高中同窗在部落格寫「五柳居」美食,他認為臺灣(尤其是臺南)的五柳居(枝)魚是由中國杭州或北京傳入。
這兩三年,也聽見過魚夫部落格(順道再謝他們夫妻於臺南請老番吃早餐),主張五柳居是中國餐廳(酒家)名,臺灣的「五柳枝」料理法有特色,到頭來,算是台菜的創作料理了。
讓老番慣性跳躍一下。1980年代國族認同在我們這一代開始發作時,老番西洋史讀得比中國史多一點,自然信仰「契約國家」;現實生活中,老番除了愛寫毛筆字(字醜,自得其樂)外,一日若無一餐米飯,感覺仍屬未「駕崩 =chia̍h-pn̄g =吃飯」。
就這樣,與我認同有異的親朋會怒罵:不承認是中國人,就不要用毛筆、不要吃米飯!(不知有無人跟老番經驗一樣?老番那時開始口連起韓國人,日本人,琉球人,越南人,泰國人等等,以及愛寫毛筆字的朋友了)。
所以,花草食物上綱到國族認同,很正常啦。老番討厭中立、客觀(是無情),但也不太喜歡加入戰局,所以繼續遊俠混混講講一下相關話題。五柳居是中國杭州西湖酒家店名沒錯,從文獻來推斷,原來老闆姓陶,所以才會用陶淵明的「五柳」當店名。
這家酒店的魚類料理在清代名聞「天下」,所以中國福建、廣東、北京,以及臺灣都會把這個招牌拿來用,表示天下好料,儘管料理內容與方法不見得相同,也不見得有師承關係。
「臺灣」名號也曾被類似方法使用過。讀清代臺灣史的人,應該有如下很深刻的印象:十八世紀前半葉,中國廣東市有販賣「臺灣水仙花頭」。
漳州府霞海(龍溪縣)的水仙花本來已名冠天下,但冠上佔領不久且與漳州關係密切的海濱外異種臺灣名,市場上應更吸引人吧。
水仙花栽培,以及獨特刻花方法,似乎在其他地方很難成功複製。前幾年中國漳州朋友託臺南友人送來水仙花,老番感動甚久,覺得這好像又是小時候記憶,老番曾在朋友家看過。
但問題是老番生長求學年代(1950-1970),是臺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鎖國時代,當時能買得到?
原文出處 翁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