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李忠憲:【思想決定命運】20200222

原文出處:【李忠憲】(所有圖文版權皆屬原著作權人所有)

前陣子一堆人都在分享「美的好朋友」的一篇文章,我看了這篇文章以後,的確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不錯,但是我沒有按讚、分享,也沒有追蹤。

遇到一段對自己有共鳴的文字,是不是應該輕易地分享給自己的親戚朋友?分享對自己有共鳴的想法是增進彼此連結的方式。但是許多人不知道分享的意義是什麼,或是忽略了分享的效果。對一段文字有共鳴,非常欣賞,因此分享了一篇文章,我們往往會做這樣的事情,但是我們同時分享了這篇文章所要夾帶的許多思想,尤其更重要的一點,我們分享了這個資訊傳播的來源。

掌握訊息的品質,會影響做選擇和決定的品質。在武漢肺炎蔓延的這個時刻,更能了解這個道理。在假訊息充斥的世界裡面,當被圈粉之後,很容易順著麼一種舒服的邏輯思考,因此就會越來越馴服、越來越笨。卡夫卡強調唸書的時候,挑選的書籍要像一把斧頭能夠劈開自己冰凍的內心。因此看看跟自己意見不同的文章有助於思考,但是要特別注意網路上批判的言論太多,但是深刻批判的文章太少,來源也就更少。

在危急或苦難的時候,特別容易受到詐騙,台灣的教育訓練常常創造出許多高學歷、但缺乏邏輯思考和判斷能力的人。騙你的選票、騙你的錢、騙你的感情、騙你一直到死的行為,在台灣的社會實在多的不得了。大家可以在街頭上看一看,許多有錢的企業和社團是哪些?更不用說像日月明功這種邪教!

要衡量資訊的品質並不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很多的層次不只是日常生活而是學術研究,不過原則還是哪一些。

首先要分清楚是資訊,還是評論,資訊是客觀的事實,評論是個人主觀的意見,這兩件事情是相當的不同。其次是要求看原始資料:我們教學生在撰寫研究論文時,要有引用資料的索引,同樣的方法要用在閱讀訊息媒體的本身,可靠的消息來源揭示了他們從何處獲取信息。

另外要考慮訊息的來源,這個人之前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事情,不能只看他這次說什麼,不以人廢言這種事情,在資訊科技社會的世代裡面,顯得相當的天真,即使是所羅門王再世,也很難做到在大量的資訊裡面截取一小段來判斷對錯。尤其在社群媒體時代之後,追蹤的人是誰,更是人格養成和思考習慣結構重要的關鍵。當面對陌生的消息來源,一定要花一些時間去進行研究調查,他們是誰?有什麼可信度?甚至背後可能的動機為何?有沒有什麼爭議的事件發生?

特別注意圖像的影響,操縱過的文字遠遠比不上修改過的圖像,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最後當然是自己的偏見,常常檢視自己的偏見是否影響自己對事實的認知和判斷。

我小時候看了很多佛教的書籍,家裡也有叔叔在二十幾歲時候就想要出家,因此我對很多思想都抱持懷疑的態度,思想決定命運,偏差的思想會帶來悲慘的命運。

教育是一件可敬的事,但要時刻牢記,沒有什麼值得知道的事是教得會的。
~奧斯卡.王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