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AI 生成文字威脅傳媒業,AI 生成圖像工具的直接威脅,便顯然是設計專業。有設計師憂慮專業不保,有的則選擇盡快跟上時代,學習操作 AI 工具。究竟平面設計師如何看待 AI 時代的行業前景?AI 又會如何改變其他工業設計的流程?
對於有憂慮指 AI 將會使設計專業消失,美國平面設計師兼市場營銷專家 Adrian Boysel 有所保留。他承認,掌握具成本效益的 AI 工具後,企業很大可能精簡人手,部分現職設計師難免受失業威脅,但有熱誠的設計師還是具備競爭力。說到底,誰掌握 AI 的提示工程技術,以運用到自身的設計之中,誰將成為設計業的「先驅」。
平面設計:客戶服務更趨重要
Boysel 分享自己 2005 年入行時,手頭總是缺乏現成素材,經常要參考 Google 圖片搜尋結果,再利用 Photoshop 繪圖,因製作需時,產量相對有限。然而,過去 10 多年來,圖庫素材網站(Stock)為設計界供應海量的現成設計素材,由照片、影片到插圖,使得設計不再從零開始,正大大加快製作流程。
他深信,既然網上圖庫沒有使設計專業衰落,AI 工具亦不會扼殺整個行業,但在加快設計的流程同時,也會加速汰弱留強。即使 AI 背後潛在道德與知識產權爭議,未必受設計界歡迎,但政府充其量只能加強法律監管,AI 終究勢所難免。
隨著 AI 大幅收窄設計師之間的技術差距,業內競爭加劇,他預測設計師要更著重與客戶的溝通,貼心的客戶服務將是擴大優勢的關鍵。同時,當普遍設計師愈益依賴 AI,廉價而平庸的設計也將充斥市場,只有真正有熱誠和優秀的設計師,才有能力創作獨當一面的設計。
產品設計:洞察用家需要才是專業
在非純平面設計的設計領域,AI 對就業衝擊相對較小,卻可能帶來跳出框框的靈感。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RIT)設計系助理教授 Juan Noguera,在學術交流平台 The Conversation 分享產品設計經驗,當中涉及大量事前研究工夫,以理解用家需要,然後設計團隊會不斷尋找靈感,繼而以草圖把構思勾勒出來。
在這個構思階段,AI 成生圖像是不錯的靈感來源。以設計茶壺為例,在 1,000 幅天馬行空的圖像中,可能有恐龍形狀茶壺,可能有薯蓉製茶壺,最後或者只有數幅真正可取,既有美感,具備實用價值,又符合物理原則。Noguera 則始終認為,AI 帶來很多難得的啟發,但如何真正豐富用家的生活選擇,仍然是設計師難以取代的專業。
當然,網上免費的 AI 造圖工具,未必切合設計師需要,部分為設計專業而設的 AI 正應運而生。程式員 Pieter Levels 便先後建立數款程式,如為建築設計師提供靈感的 This House Does Not Exist,以文字提示生成建築構想圖,為建築師提供各類天馬行空的靈感。Interior AI 為室內設計師而設,只要上載任何房間照片,設定房間的類別,程式便可按 30 多種設計風格,模擬改造後的室內設計。
不是 AI 淘汰設計師,而是……
回顧 1980 年代,電腦開始在職場嶄露頭角,運算速度超越人類,人類也曾經有被取代的恐慌,傳媒就發明術語「電腦恐懼症」(Computer phobia)形容這種集體心理。歷史卻告訴我們,電腦沒有取代人類,而是懂得操作電腦的員工,逐步淘汰不懂使用電腦的員工,不採用電腦的企業也會喪失競爭力。
如今 AI 工具的普及,西方傳媒又發明了「AI 焦慮症」(AI-nxiety)描述背後的心理,但將來歷史或許同樣證明, 在職場上取代設計師的不是 AI,而是懂得運用 AI 的設計師?
原文出處 C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