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 作品《十誡I》的電影場景分析


《十誡》系列第一集時長55分鐘,是一個關於主要誡命的寓言。 基斯洛夫斯基的戲劇講述了一位無神論講師(亨利克·巴拉諾夫斯基飾)的故事,對他來說,計算機幾乎成了神諭。 男子用機器計算,在冰上滑行的人重量約為300公斤,兒子在冰上是安全的。 然而,這些計算結果是錯誤的,冰崩塌了,男孩死了。 在我看來,整部影片中最重要的是最後一個場景(主角已經猜到自己發生了什麼事,回到了正在進行救援行動的溜冰場)。 這個場景是前一個場景的延續,所以音樂沒有改變。

在第一個鏡頭中,總體鏡頭顯示了溜冰場的救援行動。 前景裡有一群人。 他們的輪廓被陰影混合在一起。 落在溜冰場上的燈光和正在進行救援行動的消防員使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背景上。 側移相機的移動也有幫助。 第一個切口已完成。 主角和人群中隨機出現的一名女性出現在畫面中,在特寫鏡頭中可見。 男人正走向鏡頭、走向燈光,但他的輪廓始終處於陰影之中。 片刻之後,圖像變亮了一些,更強的光線落在主人公身上,其他人的輪廓變得模糊,使他成為觀看者的中心人物。 男人的目光聚焦在一點上,卻沒有眼睛的特寫。 他的臉上流露出焦急和期待。

另一景。

主角的妹妹(瑪雅·科莫羅斯卡)出現在畫面中。 女人環顧四周尋找她的兄弟,然後朝他走去——鏡頭向後搖動。 女主角的臉最初被聚光燈照亮,就像上一個鏡頭中她的哥哥一樣,所以現在她成為了片場的中心人物。 同樣的心情也寫在她的臉上。 當她走近哥哥並站在他身後時(她的身影變得不那麼明顯),他再次成為畫面中最重要的人物,燈光只照亮了他臉部的1/4,但所有情緒對於觀看者來說都是非常清晰的。 音樂越大聲,主角的焦慮顯然就越大。 在下一個鏡頭中,鏡頭再次展現了救援行動的進行。 在底部的畫面中,您可以看到旁觀者頭部的碎片,在總體規劃中可以看到消防員、醫生和溜冰場上的其他人物。

他們的輪廓雖小但清晰。 場景中使用了噪點效果。 鏡頭回到半特寫(主角),快速切換後才回到總體平面圖(溜冰場)。 因此導演在這裡採用了並行剪輯的方式。 在下一個鏡頭中,我們再次看到溜冰場。 喧囂的影響漸漸平息,音樂雖然平靜而有些單調,但卻變得越來越響亮。 再次剪輯後,主角妹妹的臉部輪廓出現在畫面中。 有那麼幾秒鐘,她的目光流露出驚恐和難以置信,但低下頭的姿勢表明她對情況有某種了解。 這時,消防隊員開始取出第一批冰凍的兒童屍體,其中包括主角的兒子帕韋萊克,在下一個特寫鏡頭中,他無奈地閉上了眼睛。 正是在這一點上,他失去了孩子生存的所有希望。 鏡頭慢慢向右移動,男人(和陪伴他的妹妹)——仍然是中心人物——以半特寫的形式出現在跪著的人們的背景下。 噪音效果完全消失。

到目前為止,觀眾可以理解這個人的處境,但在總體規劃中,在其他旁觀者的背景下展示他,會讓觀眾“從側面”看他並開始評判他。 快速切換後,鏡頭暫時返回到溜冰場上發生的動作。 除了音樂之外,你還可以清楚地聽到水聲。 在下一個鏡頭中,鏡頭放大了站在她哥哥身後的女人的臉部輪廓。 顏色不像之前的照片那麼暗,但她的臉仍然處於陰影中。 女子緩緩跪下。 鏡頭隨著她的移動而向下平移,然後放大以顯示她悲傷的眼睛的細節。 在最後一個鏡頭中,鏡頭再次顯示消防隊員打撈兒童屍體的畫面。

整個場景中最重要的是那個男人站在跪著看到死亡的人們中間的鏡頭。 主角無法相信電腦出現故障,並意識到自己對自己兒子的死亡負有責任。 其內部撕裂是可見的。 他內心複雜的情緒使他無法看清周圍發生的事情。 在我看來,一個人站在跪著的人群中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感知:一方面,導演把他塑造成一個“神”,或者更準確地說,一個在“普通”人的背景下感覺像上帝的人。 另一方面,它是對有罪方的指定。 儘管整個情況具有開創性,但在我看來,主角並沒有完全意識到發生了什麼,或者不相信(影片的續集就證明了這一點)。

整個場景是根據對比的原則來表現的。 第一個涉及照明。 人群中的男人和其他人的輪廓都沒有亮燈,一片半暗。 溜冰場則完全不同。 救援行動中的強烈燈光或許象徵著英雄的立場已經清晰。 他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犯了什麼錯誤。 黑暗是悲觀情緒和過度自信的象徵,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第二個對比是用半特寫和特寫(強調他的情感)來表現主人公,並以總體計劃來呈現冰場上的動作(觀眾可以跟踪其整個過程)。 並排展示無神論者和信徒(女人最初站著,但最終與其他人一起跪下)也形成了對比。 鏡頭的動作很平靜,其接近和繞行只發生了3次,其餘的都是按照並行剪輯的原則來表現的。 百分百使用了聲音。

對於沒有看過整部電影的人來說,這個場景可能顯得太長、單調、過於悲觀,同樣的鏡頭重複幾次是沒有必要的,但這是一個刻意的過程。 基斯洛夫斯基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將憂鬱和哲學反思融入到影片中。 在這種情況下,場景的時間延伸讓觀眾也思考自己的生活,思考上帝的重要性。 它讓我們得出結論:人和機器都不是絕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