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非關命運第三周再推薦-轉貼:非關命運(Fateless)深度解析-作者:聞天祥(名影評人)

轉貼網址: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5812&c=BA0001

 
如果我說實在看夠了二次大戰尤太人受難的電影,恐怕會引起歷史與種族各方面都政治不正確的撻伐;不如換個更準確的說法,就電影的角度來看,這些作品除了以最具娛樂功能的視聽形式重塑這段結論近乎一致的歷史外,還提供了什麼樣的觀點或美學?否則,當「重複」成了常態,再大的場面與投資,也只不過是把電影當作另一種教條宣傳的工具罷了。

之所以先天外飛來這麼一段,主要是因為我看到片商從我去年談柏林影展的文章裡直接節錄了一句「導演在耳熟能詳的歷史結論外,給予一些不一樣的體驗或認證」放在宣傳裡,少了前文後理,我想大概沒人看得懂這句話在講什麼。

怎麼看待、怎麼拍攝,對我來講永遠比拍什麼題材都要來得重要。從這個角度出發,才讓我覺得史蒂芬史匹柏激情澎湃的【辛德勒的名單】用黑白影像中突然出現的紅衣女孩來帶出主角的心路變遷,太過簡化人性轉折;羅曼波蘭斯基被指為平凡無奇的【戰地琴人】不夠令人感動,卻在看似流水帳的敘事間,透過主角毫不英雄化的求生歷程,帶出天地不仁,死亡反是常態、生存才是偶然的慨嘆。從這點來看,【非關命運】可能靠近【戰地琴人】多一點,如果歸因於【非】片原著作者和【戰】片導演、原作都親身經歷過二次大戰及猶太人屠殺浩劫,也許過於簡單了點,但那種對人在危急時苟延殘喘強活下去的感受,確實有相似的沈重,只不過【非關命運】的主人翁年輕得多,殘酷的粹煉更顯得突如其來。

可能不少進場看這部電影的觀眾都早已知道【非關命運】是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因惹卡爾斯特(Imre Kertesz)寫於1975年的半自傳體小說,描寫匈牙利尤太少年在上工廠勞動的途中,意外被警察從巴士上叫下來,就此進了集中營的夢魘經歷。加上由因惹卡爾斯特親自編劇,因此敘事觀點上完全服膺原著,從男孩的角度來看事件與世界,再正常不過。但導演的工作不僅是敘事而已,如何用影像去呈現文字的質地,正是本片的強項。

【非關命運】的導演是「極為資深的新銳」路易斯寇坦,他是名聞國際的攝影師,長久以來都是匈牙利大師沙寶(Istvan Szabo)的最佳拍檔,除了較近的英語片【縱情天后】、【陽光情人】、【狂戀維納斯】外,台灣也上映過他們在八0年代初為匈牙利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千面惡魔梅菲斯托】;近年他和義大利導演朱賽貝扥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也合作不少片子,其中【海上鋼琴師】、【真愛伴我行】更讓他得了不少攝影獎。所以他在電影圈其實相當資深,但【非關命運】確是他初執導演筒之作。他在這部片子找了近年最傑出的匈牙利攝影師後進、而且和他一樣遊走在好萊塢與歐洲兩地的古拉帕多斯(Gyula Pados,【地鐵迷宮】、【第六感追緝令2】)掌鏡。擔任配樂的則是因為同樣與朱賽貝扥納多雷共事而結識的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莫利克奈擅長的大型弦樂編制以及獨沾一味的排笛(他在二十多年前的經典之作【四海兄弟】把排笛在電影中的地位推到巔峰)再度帶到本片。而路易斯寇坦則和攝影師古拉帕多斯刻意將影片的色調調低,讓電影絕大多數時刻都呈現一種近乎單色的灰綠,好表現出主角心理與意識的狀態。畢竟對角色而言,被叫下車後就進了集中營實在莫名其妙外,在過程當中沒跳上電車趁隙逃跑也許不幸,但謊報年齡而沒進奧許維茲集中營卻是運氣,生命的出其不意因此顯得荒謬,就像他後來幾乎喪失意念地拒絕洗澡、膝蓋爛掉,還以為會被送進毒氣室「消滅」,結果卻反而進了設備更好的單位,撿回一命。也難怪問他苦不苦,他回答要視情況而定。因為他幾乎是被外在世界荒謬地推著走,殘酷的是一個少年竟被逼著提早目睹世間與人性的醜惡。所以他沒辦法說出「如地獄一般」的形容詞,因為對他而言,地獄不存在,集中營卻是親身經歷的!

對我來說,印象深刻的是當所有集中營囚犯被不人道地集體罰站,人的體力與意志力在飽受煎熬的同時,莫利克奈的配樂夾著女聲的吟唱,隨著俯瞰囚犯的鏡頭,出現了一種天地不忍的哀愁。以及小男主角在勞動時因背不動石灰跌倒,而被納粹侍衛厲責,當他撐著瘦小的身軀勉力來回搬運,此時一個主觀鏡頭,彷彿代表了把石灰擺到他背上的人,由上而下地看著男孩弓起背、雙手顫抖等著扛重物,鏡頭代表的人終於不忍心地停下來,男孩這時回過頭來望著鏡頭,只見那張被石灰屑沾滿的臉龐流著清楚的淚痕。在藝術手法上,【非關命運】有不少足為範本的技巧示範。

但作為一個透過電影呈現世界觀與生命觀的導演,路易斯寇坦的內在觀點,並不如他的技術掌控出色。太可想而知,也太安全,少了那種破格而出的勇氣,也因此磨滅了一些人性觀察的鋒芒。這恐怕也是本片在各電影獎中往往只有攝影或配樂被提及的主因。雖然它的道德複雜性難以與其技巧的精彩度相提並論,我倒是對男孩在離開集中營的回程上,有人攔下他問起集中營究竟有無毒氣室的問題,前面講了一堆「有毒氣室的集中營設施反而比我待的鄉下集中營完備得多」等等的男主角,此時卻回答:「我聽過,但沒看過。」這句話非常耐人尋味。導演刻意強調它的用意:是對比男主角生病時以為自己進了毒氣室結果蓮蓬頭噴出來卻是活水的詭異奇遇?還是有其他的意涵或功能?

整體而論,【非關命運】是部值得一看的電影。路易斯寇坦以他的資深歷練,憑新導演之資撐起這部來歷頗大的作品,但真要說本片最耀眼的新人,恐怕不是在導演方面表現稍嫌保守的他,而是未滿15歲就能在外型和心理轉折上表現出分明層次的男主角馬歇爾納吉(Marcell Nagy)。

分類
影評

美國怪談:鬼殺人An American Haunting-觀後感2006.08.01

既然電影的內容,標榜是改編自美國司法史上,唯一一件官方承認的鬼殺人事件,聳動的標題,已經夠力量來吸引像我這種恐怖片喜好者進場欣賞了。不過,也因為如此,自然也要能經得起影迷們最高標準的嚴格檢視。尤其,官方宣傳資料中有拍攝影片當時的無名火事件及台灣片商的電腦事件(電腦自動打開網際網路瀏覽器,連結上鬼殺人官方網站,不停重複播放電影預告片,而且關不掉。)更增添電影未觀之前不少的驚悚度。

電影的故事來源是所謂美國人盡皆知的:貝爾女巫殺人事件。敘述在美國田納西州紅河鎮的貝爾一家人於1818年到1821年之間,遭到惡靈糾纏的恐怖過程。而一直到1998年,才由一份從未曝光過的手札,揭開真相。

這邊我無意於事件真實性上,置啄一字,僅以藝術的角度與大家研究電影呈現手法的優劣。 

首先,我非常同意攝影在畫面精緻度與拍攝角度及場景設計上開發新視野的用心與經營(尤其在19世紀時,其整體的色調控制得宜,的確相當傑出,讓其氛圍提煉出一種非常高的說服力),而電影開始進入惡魔入侵貝爾一家之後,第一段的跟拍與環拍的確達成製造相當驚恐氣氛的效果(而且彩色、黑白、負片交互的切換,也讓畫面增加超現實與恐怖感;不過,第二段第三段的過度使用,一方面易使觀眾視覺上疲乏及厭煩,另一方面也自曝內容貧乏的致命傷,並將觀眾推離電影之外)。另外。還有兩段我還特別喜歡,一開始的惡狼攻擊父親與後面老師帶著長女貝茜欲逃離貝爾農場被惡魔阻止的安排,一個是有很驚嚇的娛樂效果,一個是有大場面的震撼效果。 

電影在CG動畫的運用上,我覺得也相當節制與有效,也呈現加分的作用。不過,在剪接上,導演卻犯了很嚴重的錯誤,他有很明顯的自我重覆(前面所說的運鏡技巧的大量過度使用)與反高潮的情結(一些重要的場面應該灑狗血,可以煽情到不行的地方,他卻寧願讓他嘎然而止,使人感到不解)。並且,他有點過度沉溺及玩弄驚嚇效果的製造,而把幾位應該能很稱職,甚至於幫電影增加深度與內涵的好演員(唐納‧蘇德蘭及西西‧史派克飾演貝爾夫婦),白白的給浪費了。 

導演理應在貝爾先生與長女貝茜的關係上,增加讓人信服的篇幅及互動,而且好萊塢最近特愛的大逆轉手法,也不是人人能處理的讓人滿意,更不應該所有的逆轉全部集中在最後五分鐘,真的給人很草率的感覺,導演如果使用平實的手法來累積情緒並且隨著解密的過程,能慢慢的慢慢的透露出一些線索,才不會讓結局顯得如此突兀與草草結束;而且最後最後的字幕說明,本應是在觀眾對整部電影欣賞之後內心的再次撞擊,卻也因為導演美中不足的處理,而使得援引其他案例,想要增加與證明其鬼殺人真實性的用心,再次變成了彰顯他們的自信不足。我想,恐怖片真的拍的好,故事來源是不是真的,好像也不是那麼必要與需要了。

※題外話:其實,我也遇過一個電腦靈異事件,有一天上班時,隔壁同事的電腦,在完全無人於座位操作之下,自動啟動電源,並且完成開機,接著還自動直接列印出一張空白的文件;從頭到尾我跟另一位同事親眼目睹。哇!恐怖喔!

分類
影評

追‧趕‧跑‧跳‧碰-精子的異想世界Semen, A Love Sample觀後感(2006.07.25)


薩拉(
歐尼斯多‧艾戴理歐飾)是一位人工受孕科的醫護人員,艾曼達(拉蒂西亞‧多瑞拉飾)則是在馬戲團裡表演特技的空中飛人。一次上班途中的腳踏車意外,冒冒失失的薩拉撞到了讓他一見鐘情的艾曼達。一陣小混亂後,雙方幸無損傷,最後剩下兩眼迷茫的薩拉坐在地上,手裏拿著艾曼達遺留下的一隻金色道具翅膀,看著美麗的艾曼達向他迴眸一笑,揚長而去。

回到醫院的他,還在想能不能再見到艾曼達;沒想到一轉身,伊人正等著那兒做手術,真是讓他既興奮又尷尬。艾曼達關心人工受孕的結果,進入密閉的實驗室與薩拉獨處,薩拉是高興到手足無措。而一起觀看神奇的卵子與精子的約會,似乎讓他們又有了更多的親密與認識。 

第一次手術的不成功讓艾曼達傷心極了,薩拉在那邊笨拙的猛安慰她,而且還撒謊向她保證第二次絕對會成功。沒想到,他跟同事無厘頭指點兵兵的選樣,被他不小心打破了,眼前艾曼達熱騰騰的寶貝卵子正等著接受萬中選一的精子呢?薩拉怎麼辦啊!於是他只好也自私的貢獻了他的DNA。艾曼達高興的跑來謝謝薩拉讓他懷孕(還真的是他的功勞呢?),而父性堅強的薩拉,看著她在那邊跳啊跳的已經快要崩潰了,但卻也是有口難言。 

事情還沒有這麼簡單結束咧!因緣奇妙的牽引著他們,而薩拉簡直就像瘋狂的精子一樣滿場追‧趕‧跑‧跳‧碰。 

西班牙的編導女子雙人組(黛妮拉‧費傑曼及(依娜絲‧巴赫),以一種輕鬆幽默的筆調來寫這個故事,也很特別的使用了女性獨特的角度來詮釋這個瘋狂的點子。整部電影的用色大膽,節奏明快,處處充滿西班牙人對情愛直接、開放、熱情、包容的態度,她們並無意在道德上來論述檢討,反而是著重在對於現代人家庭的義涵上來補充擴大。 

尤其薩拉陰錯陽差的抱錯小孩,即使他知道以後出現短暫的天人交戰,但最後的結果還是讓人滿意極了。三位演員的四個角色(拉蒂西亞‧多瑞拉分飾艾曼達姐妹雙胞胎二人組,歐尼斯多‧艾戴理歐及他真正的父親艾克多‧艾戴理歐則在戲裡扮演薩拉父子檔)也在他們活潑的表演中,立體了起來。而導演不管對於馬戲團表演場景的設計,或是薩拉幾近歇斯底里的性格設定,都贏得我對他們的喜愛。中間還可愛的取樣穿插了卓別林式的默片型式表現,也是堪稱一絕。而那隻有如他們倆定情之物一般的神奇金色翅膀,也讓整個電影在衝擊力道很強的議題下,染上了一股浪漫的情懷。 

最有趣的,還是在最後執念而膽小的薩拉被艾曼達硬拉上舞台表演的情節,原來在女性的眼中(本片的編導女子雙人組),男性才更是需要女性救贖的角色呢?呵呵! 

非常推薦大家欣賞這部現代都會男女愛情的浪漫小品喔!^ ^

分類
影評

下妻物語Kamikaze Girls-觀後感(2006.07.26)


當電影裡的一種元素被放大或強調到一種極致,我們可以視他為導演要表達他的理念的一種手段,而且你不得不承認他也是『藝術』。如果你喜歡金凱瑞,或是周星馳的少林足球還是功夫,那我想你已經通過基本的考驗,可以來欣賞像下妻物語這樣的漫畫真人版的電影。

日本人的漫畫工業的作品,類型其實相當多,涵蓋的範圍也是政治、經濟、流行、體育包羅萬象,年總產值高達數百億日元,而且還深深的影響了亞洲臨近國家如:韓國、台灣等等的青少年文化。單單這一兩個星期在台灣賣座的Keroro軍曹、柯南系列電影,每次的上映掀起的風潮即可窺見其威力。如果再加上他們努力發展的公仔、電動玩具等周邊產品,就可以知道他們是用多麼認真的態度來面對這樣的市場了。 

我自己小時候也曾是標準的日漫迷,好小子林峰,陪我渡過多少青澀的年少歲月,每當我受到挫折打擊或不被別人理解時,我會逃到他的世界裡,幻想起自己也拿著木劍,義無反顧的揮舞著一路過關斬將突破人生的難題與困境;而且,我對漫畫的喜愛,沒想到日後也變成我從事動畫相關行業的濫觴。所以,當我看到那些做cosplay打扮,模仿下妻物語裡的女主角深田恭子『蘿莉塔』風格模樣的少女們,出現在戲院裡參加比賽時,我的情緒是有點複雜的;一方面對他們的勇氣感到佩服,一方面也感傷自己的年華老去;唉!年輕真好。 

啊!不是啦!我不是要寫的很難過傷心的囉!哈哈!請原諒老人家就是很容易這樣觸景傷情的。 

電影是改編自日本當紅少女系作家-嶽本野薔薇同名小說『下妻物語』,電影的手法是全面澈底的漫畫卡通化,所以你以欣賞卡通漫畫的心情跟頻率來看的話,會得到相當多的樂趣,從裡面幾個主角的造型即可得知:活在自己幻想世界裡的龍崎桃子(深田恭子飾),每天穿著粉紅色蕾絲綁著蝴蝶結小洋裝撐著小陽傘的羅莉塔娃娃服裝。做飆悍一身勁裝的飛車族小草莓(土屋安娜飾),龍崎桃子那個沒什麼路用愛喝酒的爸爸,愛耍賴裝小撒嬌要錢買糖果巧克力的奶奶,聽信龍崎桃子意見跑去全身美容參加選美比賽跟接生醫師劈腿的媽媽,還有對大型購物中心JUSTCO有迷思的貨車小販,頂著一頭誇張到不行貓王髮型的柏青哥小混混,娘娘腔的蘿莉塔娃娃服裝設計師,最後還有那從沒現身的傳奇人物飛車族祖師婆婆-野姑??(名字忘記了)。 

全片主要敘述龍崎桃子及小草莓的偶遇及他們之間相互影響並為對方犧牲奉獻的故事,將通俗溫馨感人的少女小團體認同危機及倆人聯手抵抗敵人的狀況,並在最後讓倆人的個性、處境的交換錯置,包裝的完全無厘頭而幾乎將要失控的狀態下,頗能玩出一些新的意味而打動與他有共鳴的人。導演中島哲也從事廣告的背景,也讓他能丟掉很多的包袱,全面的運用誇張的人物造型表情、肢體語言、瘋狂的情境來製造笑點。以日本人壓抑的民族性來說,我想會在當地受到極大歡迎與讚譽,跟他們的群體自我投射有很大的關係,並由此可知,一般的現代人有多渴求這樣瘋狂的作品,來替他們療傷及滿足他們空虛的心靈,並帶領他們逃入那無邊的幻想國度。我相信此類作品,將來一定還有發揮的市場跟空間呢! 

深田恭子及土屋安娜在戲裡,也因為電影誇張的設定,沒有出現讓我深為詬病日本人愛做作的念白表演的方式(也許是被淹蓋過去了),整體來說,主配角也都有一定稱職的表現,所以能讓整部電影有一種完整的完成感。 

也許年齡稍大的觀眾在看的時候,會覺得自己智商必須降低一點,或者沒有受過漫畫訓練洗禮的朋友,也可能沒辦法進入那樣的幻想世界的情境裡,不過,對於那些現在正值青春年華的年輕人,我還真羨慕他們能有這樣的作品陪伴他們的青春歲月呢? 

得獎記錄:
深田恭子-日本「每日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橫濱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日本奧斯卡金像獎之稱的「藍絲帶電影獎」、「東京體育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土屋安娜-日本「每日電影大獎」、「藍絲帶電影大獎」、「日本報知映畫賞」等新人獎。
日本《電影旬報》選為2004年十大電影。
2005年台北電影節、香港電影節參展。
2006年高雄電影節閉幕電影。

分類
影評

邁阿密風雲Miami Vice-觀後感2006.07.27

昨天還沒進場之前,排在我後面的仁兄,就已經在那邊唱衰喊不好看了!呵呵,其實不用他說,我一開始看到預告片,也有一種不祥之感。不過,我對導演的前作『落日殺神』那種倒吃甘蔗的觀影經驗,仍然記憶猶新;所以耐著性子看完電影之後,我終於知道為什麼了?

尤其對於想看到麥可貝式好萊塢動作『巨』片的新人類影迷們,的確,這樣的節奏、敘事的方式、巨細靡遺的讓我們了解與看到做為警務人員們的想法、折衝、迷惑、在乎的人事物,伙伴們的感情…等等,大概會嫌他囉嗦吧!所以問題出在那呢?我覺得是導演的迷思或堅持吧!他想具體的呈現那種屬於80年代的氛圍,即便是劇中的黑道,他們處理事情的方式,交易付錢的手段,對待異己的態度,都盡量保持在那樣的思維之下被設定住了。

當然,導演這樣的向過去的時光致敬的用心,是否被新一代觀眾所接受是一個未知數,但是,像我們這種老屁股,可是看的津津有味呢?這樣講其實還是不公平啦!最後那場逼真極了的槍戰,你敢說你沒看得心驚膽跳,而且現場的女性觀眾還忍不住用力鼓掌了呢!呵呵!可見導演功力有到囉!觀眾也是終於一吐被劇中陰險的軍師一路壓著打的怨氣囉!

不管怎樣,我是有爽到啦!哈哈!爽到什麼呢?先來介紹一下人物與劇情囉!

這部電影是影集『邁阿密風雲』的電影版,桑尼(柯林法洛飾)和雷卡杜(傑米福克斯飾)是兩位美國派去的臥底警探(因為FBI內部已被販毒集團滲透,幾次任務失敗後,讓他們找上了桑尼和雷卡杜),為了滲透進入一個龐大的國際毒品網路。

這個組織真正的幕後大佬是蒙托亞(路易托薩飾),而他的情人中巴混血的美女銀行家伊莎貝拉(鞏俐飾),負責幫他們洗錢及投資。一開始桑尼和雷卡杜只接觸到軍師耶洛(約翰奧提茲飾),也讓桑尼第一次看到伊莎貝拉,桑尼和雷卡杜很快的完成他們交代的第一次運毒任務,不過也隨著對該團體的了解,他們的想法跟上級有了不同(FBI高層目的是為了自己升官發財,想查獲毒品就好,桑尼和雷卡杜卻想一舉將他們殲滅);一開始桑尼勾搭伊莎貝拉是為了更了解販毒集團,沒想到雙方互相吸引而一發不可收拾。

甚至於他還向伊莎貝拉要求要嫁給他,雖然伊莎貝拉給他當頭棒喝,並說明自己在商言商的一貫行為,但是還是又給了桑尼深深的一吻。(他們倆的床戲真是好看極了,運鏡、燈光、表情、演出都非常有味道,鞏俐甚至於還在高潮時,流了不知是興奮還是感傷的眼淚,很有真實感!當然有年輕的觀眾說不夠激烈云云…呵呵!)

導演就是這樣不厭其煩在很多細節上給觀眾全盤式的了解,連雷卡杜跟他的女友警局同事楚蒂(娜歐蜜哈瑞絲飾)的關係也有帶到,因為電影裡他們準備要出任務的前一晚,雷卡杜與楚蒂在洗澡間的互動及後來的作愛戲,終於到電影的最後有了呼應及關鍵性的效果,我本來還以為這個導演幹嘛脫光每個演員咧!哈哈!

最後呢?請大家進戲院看,我還是不要說太多好了。呵呵!

反正,在這樣大家以為應該是碰、碰、碰動作片的期待中,導演用很多的精神來讓我們對於主角及配角們有多一些的了解與關心中,再以一場堪稱我看過不輸給任何一些經典的槍戰戲,當成對警務人員最實際的禮讚。這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方式,也算是身兼編劇、導演、製片的麥可曼恩,對自己曾經創造的影集『邁阿密風雲』,最後的總結吧!我想他應該是沒有任何的遺憾了。

還有主角柯林法洛、傑米福克斯、鞏俐三個人也表現的中規中矩的,尤其在『心塵情緣』被我消遣的柯林法洛兄回到他擅長的老路子(我還特別注意到他在這部電影中,連走路都很痞,所以,拜託他不在再輕言換跑道演什麼作家),而且我以為傑米福克斯會被晾在一旁,沒想到一些關鍵的戲,柯林法洛也會找他商量,讓他也參一腳;至於鞏俐小姐,我相信假以時日,等她更適應好萊塢的環境,她的表現一定會更加不俗。

另外,我想稱讚一下幕後的攝影團隊,在不同的時段運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尤其是手持攝影機所製造出的逼真臨場感,又或有如CNN電視現場槍戰連線,或是暗黑中的紅外線攝影的質感,這是一種在商業片中非常大膽的使用(因為也許有人會以為戲院的畫面有問題),當然,我個人是相當欣賞,至於其將來的定位有待時間證明。

這是一部現在會覺得有點老味,將來應該會更獲得肯定的商業電影,儘管仍有一些瑕疵,不過,我還蠻喜歡這種味道的。推薦大家可以使用一點耐心來欣賞喔!

分類
影評

誰殺了艾騰依格言Atom Egoyan?2006.07.25


加拿大導演艾騰依格言,一直以來都受到大眾的欣賞與影評的擁戴,因為他到現在,雖然還是非常年輕,卻早已從年輕時代,即已拍出了幾乎部部擲地有聲的經典了:
(闔家觀賞Family Viewing1987)、(念白部分Speaking Parts 1989)、(售後服務The Adjuster1991)、(色情酒店Exotica1994)、(情伴我心Camilla1995)、(Felicia’s Journey 1999)、(A級控訴Ararat2002),有沒有發現是一些常在各大影展看到的熟悉片名。

我也沒有忘記在看過念白部份、色情酒店之後;心靈被撞擊的震撼與迷思。他真的很擅長把一個看似簡單的謎題講得讓你內心翻騰;但是他之前作品裡的客觀、冰冷、無情;在新作赤裸真相卻呈現出有如一個空洞、慘白、叼念、無力的八點檔連續劇;並讓一切真相的解剖過程及演員們廉價的裸露成為一種浪費。這不是我們認識的艾騰依格言吧!我這樣一直自問著、懷疑著! 

50年代紅透半邊天的主持人搭擋藍尼及文斯,打他們主意的黑道酒店老闆薩利,飯店打工的莫琳,70年代野心記者凱倫,為藍尼打點一切的助理魯賓…等是這部電影的主要角色;事實的真相是藍尼的助理魯賓因為要保護籃尼及文斯,而把發現他們之間曖昧情事的小粉絲莫琳殺死,再製造不再場證明,避免薩利的利益受到牽連;這一切最後是由記者凱倫歷經一些波折而揭露,不過,最後為了保護莫琳可憐的母親(父親已為莫琳之死自責自殺),而必須暫時隱瞞不公怖。是不是夠八點檔呢?

喔!你如果還嫌不夠八點檔,那我再多說點:凱倫還曾經是因為藍尼、文斯慈善募款而得救的小兒痲痺患者,她後來在70年代還跟藍尼有一腿,又被文斯下藥仙人跳被不小心拍下與小女孩作愛的照片,然後文斯還因為她的指控差點失手殺了她,最後文斯因為怕東窗事發畏罪自殺了。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凱倫拿到的文斯自傳回憶錄手稿,其實第二章是藍尼為了保護他而代筆的,而文斯千交代萬交代一定要等到他跟藍尼死後才能公布的莫琳真正死因,是魯賓為了勒索文斯才把它寄給凱倫。哈哈哈! 

……… 

這不是肯德基啊!這不是肯德基啊!這不是肯德基啊!


我強烈的懷疑誰都沒死?

是『艾騰依格言』被殺死了!

嗚嗚嗚……希望你沒真的死了,我還想看你的好電影啊!艾導演!

分類
影評

代貼:王的男人-作者 處之翼

★★★★ 

 

 
《王的男人》在我眼中是一部好看且感人的電影。雖然它以宮廷的明爭暗鬥、霸王的荒淫不羈作為背景,不過,或許是韓國歷史離我們太過於遙遠,或許是電影在這方面無意著墨過多,《王的男人》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它深入地刻劃了小人物的悲喜。

皇上一聲斬頭,下一秒戲班子的頭顱就不會再親密地依偎著他的脖子,皇上被逗樂了,他們又必須懷著感激的心情去迎接珍寶美饌。在街頭上,兩人拼死拼活地與同業爭奪生存空間,在皇宮,王上卻和王妃縱情淫樂。而進了皇宮後,他們的絕活雖然得到皇上的肯定,卻被王宮大臣們瞧不起,甚至想盡辦法要除去他們;意外被大臣射死,生命卻如草芥,只薄薄地在雨中披上斗篷就被運送走,一點也不被人尊重…… 

不過,他們也有自己的樂趣。無聊的時候,就演起盲人的戲碼來消磨時間。奔跑跳躍在花叢中的身影,是那麼樣的美麗,幾乎就成了最動人的風景畫。值得慶祝的時刻,一群好哥兒們大快朵頤相濡以沫(還真的是相濡以「沫」咧,他們吃飯都互噴口水的說)《王的男人》細膩地刻劃戲班子的生活,並為他們聲援與疾呼。孔吉和長生、以及其他的戲班子,也在電影中將小人物的悲哀與喜樂,活靈活現地詮釋了出來,一直一直地撥動著我的心弦。 

相對於小人物悲哀的,就是高處不勝寒的王的孤獨。燕君王雖然荒淫,雖然暴捩,雖然不管民間疾苦,在我眼中,他卻是一個非常孤獨的小男孩。因為孤獨,所以藉由左擁右抱企圖索取一些溫暖,因為孤獨,所以在沉悶的王宮生活中看到戲班子演出,會像著小男孩一樣跟著又歌又舞,因為孤獨,所以緬懷於失去母后的傷痕當中,傷口一直一直沒有癒合,因為孤獨,所以在孔吉自殺後,他會立刻吃回頭草,在綠水陰柔的懷抱中尋求一絲絲的安慰……在大臣們批評燕君王的荒淫無道時,我雖不否認,卻直視了王強烈的孤獨,直視了他內心深處,那個還未成長就已先失去童年的小男孩。 

在愛情方面,我倒是感受不到三角戀情的掙扎,也不覺得《王的男人》可以比擬《斷背山》中強烈的壓抑,不過,長生對孔吉一次次的無悔犧牲,卻深深打動了我,讓我的淚水又在臉頰上奔流。《王的男人》和《斷背山》相同的,是結局的悲傷、惆悵,與美好。惆悵在於同伴的失散、國家的敗亡,與長生的瞎盲,但美好的,是兩人儘管嚐盡了身為小人物的苦難,卻還是在繩索上互相許諾:『來生還要再當戲班子!不為皇上,不為王宮,不為群眾,為自己,好好地演一場戲吧!』


在此,淚水又不受控制地,竄了出來……
 

不過,看完以後,我總覺得這部電影少了一些些東西,後來細想,發現全片的中心──孔吉,形象卻稍嫌薄弱了一些。他柔弱中帶著堅強與矜持、善良卻又優柔寡斷的性格,或許正是觀眾瘋狂愛上他的原因(他實在是美得太過火了!我在此成為李準基迷!),不過,總覺得他的形象可以再鮮明、立體、豐厚一些,畢竟他是兩個男人爭奪妒忌的目標,也是全片的重心,若是被雕塑得更深刻,想必這部電影的成就會更登峰造極的。

分類
影評

代貼:雕刻詩意 —《非關命運》的魔法時光 作者:Ryan


本文出處:

1.(光點.點點點)

http://www.wretch.cc/blog/spotfilm&article_id=8916777


2.(關於電影,我略知一二…)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egend1976/3/1271560890/20060715041031/

殿堂級的攝影大師轉任導演,總是一件令影迷欣喜莫名的大事。

柏格曼的御用攝影師史凡奈維斯特,就曾經拍出一部令人深刻的《公牛》;杜可風則獻上片如其人怪得可以的《三條人》;至於鮑德熹的《霧都情仇》及《天脈傳奇》則是失敗案例,證明再華美的光影也比不上把故事說好來得重要。近年來,跟著中國第五代導演發光放熱的幾位著名攝影師也紛紛當起導演,不約而同全相準歷史題材開刀。呂樂的《美人草》與侯詠的《茉莉花開》都鄙俗矯情令人生厭,連他們主兒老謀子的「形」都學不到個邊兒;顧長衛的《孔雀》雖然比較符合老外對東方的想像而在柏林撈了個評審團大獎,裡裡外外卻充滿了姜文、張藝謀、陳凱歌等合作過的大導演代表作的影子,缺乏原創而深刻的力量。看來大師級的畫面就跟名畫一樣,雖然有點底子就臨摹得出來,其實並不是人人臨摹得起的,因為贗品只碰觸到了皮毛,只捕捉到表層神采,卻缺乏內裡的豐厚支持。 

幸好,拉尤斯‧寇泰(Lajos Kotai)的導演處女作《非關命運》(Fateless (Sorstalansag))並不只是一部精緻的贗品而已。已屆耳順之年的拉尤斯‧寇泰為匈牙利國寶級大師伊斯特凡薩寶(Istvan Szabo)的電影掌鏡長達二十年,也曾以《真愛伴我行》(Malena)獲奧斯卡提名,這回首度當導演,就大膽改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因惹‧卡爾特斯(Imre Kertesz)1975年的自傳性小說《非關命運》,因惹‧卡爾特斯本人也承接福克納、史坦貝克、馬奎斯等文學家以諾貝爾得主之尊下海改編自己小說的優良傳統,親自下海(也是首度)擔任本片編劇。猶記《戰地琴人》(The Pianist)摘下坎城金棕櫚時,曾被一幫媒體譏為四平八穩毫無突破。這回同樣重彈二戰猶太人老調的《非關命運》,在柏林影展首映自然也受到嚴厲檢視而被批評「四平八穩、安全保守」,雖然最後鎩羽而歸,幸好在自家匈牙利票房大獲全勝,倒也算揚眉吐氣了。 

儘管拉尤斯‧寇泰並未親自為《非關命運》掌鏡,以《地鐵迷宮》(Kontroll)備受矚目的年輕攝影師葛拉‧帕多(Gyula Pados)卻驚人地雕刻出類似蘇古諾夫(Aleksandr Sokurov)或是塔科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厚重詩意影像。除了十四歲的主人翁卡維進集中營前、出集中營後的畫面暈出一層淡淡的秋日陽光色以外,大多時候銀幕上只剩下黑白與慘灰。片長140分鐘的《非關命運》,經由無數淡出變黑畫面的分割,以及義大利配樂大師顏尼歐‧莫瑞康尼(Ennio Morricone)悠揚的旋律伴奏,卡維的苦痛際遇被凝結成一張張的靜止圖像,那是夢樣而不真實的記憶。配合緩緩平移的鏡頭,集合場上的猶太人虛弱得搖搖欲昏,然而天外的女聲吟唱,卻為這片陰霾射進一道微弱卻聖潔的光線…。我想光是為了感受這個畫面的震撼程度,上戲院膜拜一下絕對是必要的。 

人們總是容易過份懷念著上個階段的美好,當過兵的人更容易有類似的感受。照表操練的時總會貪戀起入伍前的瘋狂與放縱,一旦退伍,天天忙著為五斗米折腰,卻又難免犯賤地回想起當兵時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腦袋放空時光。自卡維莫名其妙被送進集中營後,他稍早前的無憂歲月對照之下竟恍惚得只是一場超現實夢境;一旦戰事結束,那種人事皆非的蕭瑟,卻又把集中營的苦痛經歷折射成彷彿只是一場超現實的夢魘。從集中營到戰後廢墟般的鬼氣氤氳,無論是在集中營勞動時偷得間隙的卑微滿足,還是浩劫過後對當初苦難偶然湧現的奇異鄉愁,都有賴因惹‧卡爾特斯的細心淬選,成功讓原著裡真摯又成熟得超乎想像的優美詞彙,化為主人翁卡維的畫外音悠悠道出。這些字字雋永的獨白,已經不、像是一個少年的自述,而彷彿是一個哲學家的冷眼旁觀了。 

卡維的父親、集中營最照顧卡維的班迪希卓姆,以及重獲自由後偶遇的美軍(新任007丹尼爾克雷格的特別客串)三個角色各自巧妙地象徵了三個階段不同的父親形象,也不斷提點卡維生而為人的尊嚴,與祖國、土地的情感聯繫,更揭露了機會與命運的無常。如果說《戰地琴人》是一段漫長但終究走完了的旅程;那《非關命運》既像馬戲團,讓我們看盡無常命運與百態人生,也像沒有出口的露天迷宮,只能仰起頭用力呼吸以防窒息。那種痛徹心肺與全然無助的絕望,不只存在集中營裡。唯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集中營的歲月並非全然是夢魘,苦澀中其實也短綴著奇異的甜美。唯有親身經歷過,才能體會工廠放工後還沒回營晚點名之前那段休息時間所帶來滿足感。即使事過境遷,卡維偶然還會鄉愁般地懷念起那段魔法時光,與那串苦中作樂的日子。許多人喜歡問卡維關於集中營「可怕」的、「恐怖」的事,但是他心中打算著:「下一次,我應該說說集中營裡快樂的事!要是還有人問起我,而我又還沒忘記的話……」。 因惹‧卡爾特斯最後的一長串獨白文字與拉尤斯‧寇泰精心調度的影像配合得完美無瑕,那種滄桑過後所有的苦痛、歡喜看似歷歷在目卻又無比遙遠的細膩描述,讓《非關命運》閃耀出豐盈動人的情感質地。
 

附記:

《非關命運》原著中譯本: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40642 

《非關命運》原聲帶:
http:
//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04999

《非關命運》中文官網:
http://www.tungfilm.com.tw/fateless/

分類
影評

彌勒熊影評:【關鍵密碼Lucky Number Slevin】

分類
TAIWAN

關鍵密碼Lucky Number Slevin觀後感2006.07.19


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摩根費里曼(Morgan Freeman)、班金斯利(Ben Kingsley)、喬許哈奈特(Josh Hartnett)、劉玉玲(Lucy Liu)當這五個人湊在一起演戲的時候;對影迷們來說,吸引力真不是普通的大。

而且,可喜的是,一般令人擔心的,好萊塢大(堆)頭電影的狀況也沒有發生,這部電影在導演保羅麥格根(Paul McGuigan)強烈的美學風格主導下,加上編劇充滿幽默逗趣的長串對白,還在後半段注入讓觀眾措手不及的攤牌、反轉;讓這部電影的五位主角,各自有極佳的發揮空間,及立體的形象及生命;並創造了強烈的視覺印象及意外的驚喜。

 電影裡出現的暴力及動作場景,導演使用了一種幾乎可稱得上是類似靜止圖片式的直接、快速、有效的手法,讓我們在感受上,雖顯得十分的強烈,但是在份量上,卻更像是推延劇情中端出的一道道小點心;使得本來期待是一場場腥風血雨的觀眾們,也能在這樣的處理之下,專注在後半段精彩的大逆轉;逆轉當然不是此片的發明,但是,導演運用的相當有效,也使得全片有著倒吃甘蔗的況味。 

而且對於五位主角的表現,我也要大大的稱讚一番;班金斯利的猶太祭司在他刻意改變腔調下,非常有說服力;摩根費里曼的喋喋不休在編劇先生奇趣的鋪寫下,也有一股特殊的黑味兒。喬許哈奈特從前面的糊搞瞎鬧,到最後露出真面目以父為名的舉措,其轉變層次分明而細膩,算是從影以來最佳表現(而且,不知道是我的偏見還是錯覺,他居然帶有幾分布萊得彼特年輕時的神情);劉玉玲流利而不俗的節制演出,也替自己掙得最稱職的綠葉地位,讓人無法忽視她在電影裡激盪出喬許哈奈特潛力的功勞;然後,布魯斯威利雖然出場的時間不多,但是其關鍵性異常重要,因此,在最後一個鏡頭裡,我突然覺得他的有情有義,立體有型而且帥呆了。 

想看看他們不同以往表現的人,是可以進場一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