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展

2006金馬筆記2006. 11. 06

巴黎我愛你 Paris, Je T’aime。

台版海報:

國別:瑞士/德/法。年份:2006。片長:120min。規格:35mm。
參展記錄:2006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開幕片。 2006多倫多影展。
劇情簡介:一部電影,18段巴黎愛情故事…由20位名導、逾50位影壇巨星,聯手打造屬於愛的巴黎印象。畫室裡年輕男孩上演《愛情,不用翻譯》另一章;小丑的溫馨情事繞著艾菲爾鐵塔慢慢滋長;王爾德從墳墓裡跑出來,幫英國情侶破鏡重圓……,從偶然的邂逅到心碎的等待,從奔放的熱情到夢想的轉彎,塞納河畔,唯有愛是共通的語言。茱麗葉畢諾許、娜塔莉波曼、伊萊亞伍德、友蘭達夢露……,巨星交替閃亮。

1. 杜樂麗花園Tuileries。
導演:柯恩兄弟 Joel et Ethan Coen (《真情假愛》《冰血暴》《快閃殺手》美國影壇奇才兄弟檔)。
演員:史蒂夫布希茲《絕地再生》。
劇情大綱:美國觀光客在巴黎地鐵站裡,演出地鐵驚魂記。

2. 勝利廣場Place des Victoires。
導演:諏訪敦彥Nobuhiro Suwa《廣島別戀》《二分之一的母親》日本強烈風格實驗導演。
演員:茱麗葉畢諾許、威廉達佛《臥底》、《蜘蛛人》。
劇情大綱: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在午夜時分的廣場上,似幻似真地與愛子重逢。

3. 蒙馬特Montmartre。
導演:布魯諾波達利斯Bruno Podalydès。
演員:布魯諾波達利斯。
劇情大綱:愛來自偶然,找尋停車位的中年男人,邂逅了昏倒在他車旁的女人。

4. 塞納河沿岸Quais de Seine。
導演:古蘭德恰達Gurinder Chadha《我愛貝克漢》英籍印度裔新女性導演。
劇情大綱:愛是共通的語言,塞納河畔旁,有著不同背景,信仰不同文化的年輕人憑著真摯的心,愛情於焉展開。

5. 馬黑區Le Marais。
導演:葛斯范桑Gus Van Sant 《心靈捕手》《大象》坎城金獎導演。
演員:賈斯帕尤里葉Gaspard Ulliel(《未婚妻的漫長等待》凱薩獎最佳新人獎,即將上映《人魔》男主角,法國最炙手新生代男演員)。
劇情大綱:馬黑區的一間畫室裡,年輕的男孩,上演「愛情,不用翻譯」另一章。

6. 第16區Loin du 16e。
導演:華特薩勒斯Walter Salles《中央車站》《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巴西新電影教父及 Daniela Thomas。
演員:Catalina Sandino Moreno《Fast Food Nation》《Maria Full of Grace》。
劇情大綱:每天來回於郊區和巴黎一個照看小孩的女孩。

7. 13區Porte de Choisy。
導演:杜可風Christopher Doyle。
劇情大綱:華人街髮廊女主人的奔放熱情。

8. 巴士底區Bastille。
導演:伊莎貝拉庫謝Isabel Coixet。
劇情大綱:罹患絕症的妻子,毅然與愛人分手的丈夫,太太的紅外套,讓人心碎。

9. 艾非爾鐵塔Tour Eiffe。
導演:西拉維休曼Sylvain Chomet《佳麗村三姐妹》法國影壇新怪傑。
演員:法國凱薩獎影后友蘭達夢露。
劇情大綱:圍繞著艾菲爾鐵塔,小丑的溫馨愛情故事,以微笑揭開序幕。

10. 馬叟公園Parc Monceau。
導演: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on《哈利波特:阿玆卡班的逃犯》《你他媽的也是》墨西哥才子導演。
演員:露迪芬莎妮Ludivine Sagnier《池畔謀殺案》《八美圖》法國新生代性感女星、尼克諾特《綠巨人》、《盧安達飯店》。
劇情大綱:令人費解的兩性關係,是情人?是朋友?還是……。

11. Quartier des Enfants Rouges。
導演:奧利佛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 《錯的多美麗》法國新新浪潮代表。
演員:瑪姬葛倫霍《神經殺手》《怵目驚魂28天》。
劇情大綱:一個女演員和賣迷幻劑的送貨員若有若無的感情就算有意 也許仍會錯過。

12. 節日廣場Place des fêtes。
導演:奧立佛舒密茲Oliver Schmitz。
演員:Aïssa Maïga《俄羅斯娃娃》。
劇情大綱:一見鍾情的女孩竟帶給男人橫禍。

13. 紅磨房附近Pigalle。
導演:李察拉葛凡尼斯Richard LaGravenese。
演員:鮑伯霍

分類
影展

2006金馬影展-《冥王星早餐》海報、預告、劇照與簡介:

冥王星早餐 Breakfast on Pluto。
導演:尼爾喬丹(Neil Jordan )。國別:愛爾蘭/英。年份:2005。片長:129min。規格:35mm。
提名與參展記錄:2006金球獎最佳男主角提名。2006柏林影展觀摩影片。
劇情簡介:被丟在教堂門口的男嬰,長大後成為比女人還嫵媚的男孩。他挑戰教會,走進政治武裝抗爭的現場,邂逅了一個個令他刻骨銘心的男人,然而在他心中,永遠記著童年時曾經見過母親搭電車離去的背影。《亂世浮生》導演再現動人神采的新作,那優雅的鏡頭運動,那迷醉的懷舊色調,那一首首撥動心弦的時代金曲,完全再現一個怪胎人生的輝煌與滄桑。

預告欣賞:
正式版預告:

1.看我當007噴霧器救世界:

2.在蕩鞦韆跟色老頭說話:

3.導演與男主角接受訪問:

劇照欣賞:

分類
影展

2006金馬筆記2006. 10. 26

參考資料均引用自金馬影展官網: http://www.goldenhorse.org.tw

天堂失格 Scrap Heaven。
導演:李相日(Lee Sang-il)。國別:日。年份:2005。片長:117min。規格:35mm。
得獎記錄:2006日本電影旬報最佳男主角。2006橫濱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劇情簡介:一個特立獨行的廁所清潔工、一個始終無法升遷的基層警察,還有一個獨眼的怪怪女護士,三個人物的命運被一場公車劫持事件鍊結起來,從此他們以公廁為辦公室,接受申冤,自製炸藥,合力向森嚴無趣的體制發動既崇高又爆笑的都市游擊戰。《69》新銳導演李相日瘋狂又哀愁的第二部長片,小田切讓證明演技代表作,栗山千明也有令人瞠目的橋段。

個人短評:日本人真的受漫畫影響很大,這已非好壞的問題?而是整個文化被深化,依本片導演李相日(Lee Sang-il197416日出生於日本新潟市)的年齡層來看,就更加明顯。故事説到三個倒楣的年輕人(清潔工、警察、女護士),在親身經歷劫車事件後,自此三人的人生歷程與性格來了個大轉彎。原來平凡怯懦的生活,在他們接受委託者一段段離譜的復仇之路後,是英雄或是狗熊!一如本片有待接受觀眾的考驗…。


曼鼓瘋 Bangkok Loco。
導演:波恰杭格拉唐那普(Pornchai Hongrattanaporn)。國別:泰。年份:2004。片長:98min。規格:35mm。
參展記錄:2005多倫多影展。2005奧斯陸影展。
劇情簡介:泰國鼓神在與鼓魔驚天動地的決鬥中,不幸噴血身亡,臨死前,他顫抖著把練成絕世鼓功的秘訣告訴他的愛徒,但是語焉不詳,秘訣成了謎團。多年後,長大成人的徒弟,在一場瘋狂的烏龍謀殺風波裡,領悟了至高鼓功秘技竟和青梅竹馬的師妹有關。周星馳加上金凱瑞式的超無厘頭惡搞喜劇,有著泰國電影特有的濃豔色彩與天真無邪。


個人短評:全片瀰漫懷舊與奇想,泰式瘋狂的拼貼,不弄到你狂笑死不罷休!演員表現賣力,攝影色彩俗豔熱鬧非凡,腳本也是竭盡所能娛樂大眾,前半部用心的鋪陳與幾場高潮戲,有令人驚豔之感。不過,可惜真正需要再升級的最後終極大決戰,不知是經費問題或是師妹的演技出了毛病,突然像洩了氣的皮球,再也彈不起來。最後五分鐘劇情急轉變成戲中戲的後設,個人覺得倒是莫名其妙的贅筆。


復仇之血 Bleeder。
導演:尼可拉溫丁黑芬(Nicolas Winding Refn )。國別:丹麥。年份:1999。片長:101min。規格:35mm。
參展與得獎記錄:1999塞拉耶佛影展新潮流獎。 2000歐洲電影節。2002科隆暴力影展。
劇情簡介:哥本哈根一群無聊年輕人,看電影與錄影帶是他們共同的交集。錄影帶店員工暗戀小餐館女侍,另一對戀人則因女友懷孕,讓貧困生活更沉重,沉淪的生命,只有讓電影中的對白代替自己的聲音。導演以快速的影像節奏,透過《我心狂野》、史蒂芬席格等好萊塢通俗符號交互參照,文本、敘事與影像不斷在現實中浮現,刻劃出北歐青少年次文化被電影文化貫穿的暴力生活。


個人短評:本片是此次
影展裡,導演專題:尼可拉溫丁黑芬的作品中,個人最為偏愛的佳作。電影雖以簡單的敘事及手法完成,但反而讓人覺得更為貼近導演的創作靈魂,也像是提供後來其他作品原型的有力線索。尤其劇中錄影帶出租店的店員連尼一角,幾乎讓我認為是導演自身的影射-封閉自我於黑暗的觀影房裡,一口讓人嘆為觀止各大導演名字分類的順口溜,遲遲無法與真人談情說愛的窘態,都讓我有無上的聯想。故事主要以主角李歐面對即將擁有孩子的事實,自己心理調適失衡無

分類
影展

彌勒熊影評 : 2006金馬筆記2006. 11. 01

參考資料均引用自金馬影展官網: http://www.goldenhorse.org.tw

練習曲 Island Etude。
導演:陳懷恩(En Chen)。國別:台。年份:2005。片長:100min。規格:35mm。
參展記錄:世界首映World Premiere。

劇情簡介:旅行,永遠是遇見真實故事最好的時刻。一個聽障男孩決定在大四畢業前,揹著吉他騎腳踏車旅行,一百分鐘的電影、七天六夜的旅程,銀幕上一路展開的風景,也隨著男孩所經歷的點滴故事,走進這片土地的深處,描繪出屬於福爾摩沙的影像地圖。《悲情城市》資深攝影師陳懷恩首度執導的真摯之作,壯闊且細膩的攝影,捕捉了真正屬於台灣的人文風景。


個人短評:
本片是國內資深攝影陳懷恩先生初執導筒一鳴驚人之佳作,藉由一名高雄青年的環島之旅,為我們生活的台灣在文化、歷史、傳承上做了一個總回顧,導演刻意在取材上,偏重人性互助、良善的光明面來發揮,並聚焦於鄉土與一般市井小民的角度來發言,鏡頭下隨性、灑脫,充滿優然自得的一份恬靜,讓人看了不禁為了感動。推薦必看之一… ^ ^


鷹與男孩 Kes。
導演:肯洛區(Ken Loach)。國別:英。年份:1969。片長:110min。規格:35mm。
參展與得獎記錄:1970紐約影展。1970卡羅維瓦利水晶球獎。1971英國電影學會最佳新人、最佳女配角。
劇情簡介:破碎的家庭沒人關心他,恃強欺弱的同學總愛欺負他,14歲的比利活得很不快樂,直到那天,無意間撿到了一隻幼鷹,他苦悶的童年才終於有了改變的可能……。肯洛區媲美《四百擊》的一鳴驚人之作,根據英國小說家拜瑞漢斯的作品改編而成,生動刻劃成長中少年敏感脆弱卻又倔強逞強的微妙心理,典藏影片首次在台灣放映。

個人短評:吹動大麥的風導演肯區洛的傑作,今年影展的鎮展之寶。所有喜歡電影的人,都不容錯過這個親炙經典的機會,導演冷靜理性的筆觸早早成熟,全劇以慘綠少年幅射周遭親情、朋友、學校間的關係,對教育本質價值及社會階級意識的批評,藉由一場老師與學生的球賽,說明的淋漓盡致。而少年的自覺、少年的一顆純淨心靈,也隨著他親手埋葬的紅隼,宣告進入全新的生命歷程。看完這部電影,你可以用任何想得到的讚美詞加在它的身上。


愛麗絲的鏡子 Reflections。
導演:姚宏易(Hung-i Yao)。國別:台。年份:2005。片長:87min。規格:35mm。
參展與得獎記錄:2005南特影展青年導演獎、電影技術獎。2006鹿特丹影展。2006東京影展。
劇情簡介:兩個女孩互相約定,誰交了男朋友,她們之間的愛情就劃上句號。誰知道,男孩出現了,她們竟然比賽似地都愛上了他。侯孝賢御用攝影師姚宏易的首部劇情片,《最好的時光》第三段的另一版本,有著侯氏招牌的寧定淡泊,也有年輕作者才捕捉的到的青春騷動。影片不拘泥於情節,緊緊貼著演員的呼吸前進,如魔術般,最後故事長出了自己的生命。


個人短評:攝影是他的強項,也拍出台北都會男女一分的生活寫真。片頭咪與曉鏡兩女在廁所的拍照橋段,充滿風格的張力,相當有趣。尤其歐陽靖精彩突出的表演,讓人看到角色的神采與光芒,個人非常欣賞。咪在片尾的哭戲,讓我想起愛情萬歲的楊貴媚…


分類
影展

2006金馬筆記2006. 10. 25

參考資料均引用自金馬影展官網: http://www.goldenhorse.org.tw

藥頭 III:死神上門 Pusher III: I’m the Angel of Death。
導演:尼可拉溫丁黑芬(Nicolas Winding Refn )。國別:丹麥。年份:2005。片長:104min。規格:35mm。
參展記錄:2005多倫多影展 / 2005倫敦電影節 / 2006鹿特丹影展。

劇情簡介:黑道角頭渡過他日常又非常的一天,這頭為女兒生日忙翻了,又要應付他都快趕不上的毒品新世代交易,不時還得上勒戒所和人手牽手分享心情,生活像一段又一段的黑色冷笑話。冷調幽默、血腥畫面,上菜與分屍,人生裡的極端都在這天發生。什麼都不能再毀滅了,剩下的只有自己。集暴力與美學風格於大成,被視為「藥頭三部曲」中最成熟的作品。


個人短評:大家先看到一個戒毒協會的聚會場合,每一個人都要分享自己吸毒與戒毒的心路歷程,並且互相抵勵加油,再來,我們就開始跟著男主角米洛過了他讓人瘋狂的一天,什麼倒楣的事都讓他碰上了,想要戒的毒也犯了,自己還誇張的介入一場販賣毒品的騙局,對女兒米娜無微不至的照顧與愛,卻換來女兒對他更無理的要求,最後劇情風格匹變,猶如來到人間屠宰場,漸漸米洛進入罪惡深淵而無法自拔,一如電影最後出現的一潭游池-乾枯、無水、裂痕、變形。推薦影展必看之一。


愛的起司條 One Rat Short。
導演:
艾力克斯維利(Alex Weil )。國別:美國。年份:2006。片長:10min。規格:35mm。
參展記錄:2006坎城影展。
劇情簡介:小老鼠追著起士條誤闖實驗室,歷經愛與失去的旅程。栩栩如生的線條和動態,呈現出動物獨特而微妙的情感。


個人短評:編號2W-45的實驗鼠與地下鐵流浪鼠,因為一包飄在空中的起司條包裝袋,而發生的一段偶遇情誼,讓人不勝唏噓。運鏡在短短的十分鐘裡竭盡所能的不斷變換,讓觀眾有如坐在遊樂場的咖啡杯裡一般,配合著優雅的音樂,讓人感到既悲傷又充滿無限美好的記憶一般,旋轉…旋轉…,最後可笑的是,導演秀出繼續飄蕩於空中,不斷旅行的起司條包裝袋的條碼的那一刻……讓劇中隱約批判科技文明與規格經濟的無用與非人性,達到提點觀眾的啟示與成果。相當值得一看的動畫佳構!


如歌的快板 Allegro。
導演:克里斯多福波伊(Christoffer Boe)。國別:丹麥。年份:2005。片長:88min。規格:35mm。
參展記錄:2005威尼斯影展 / 2006 日舞影展競賽片。
劇情簡介:離開祖國已久的知名鋼琴家將他在哥本哈根的所有回憶全都丟了,包括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情。那天,他終於回到丹麥演奏,一封匿名來信要他潛入市區一塊被隔離的「神秘地帶」,才能找回他的記憶與愛……。導演曾以《愛情拼圖》在坎城一嗚驚人勇奪金攝影機獎,這回他再度關注時空、回憶與愛情的複雜性,並在影像上玩出更華麗的新風貌。


個人短評:一段關於尋找失去記憶的故事。雖然,電影的確不是非常容易看得懂,不過,當你經歷與主角一樣的旅程之後,突然之間,你彷彿醒了,一切都明白了。所有的憤怒與不解,豁然開朗。前面的猜疑與懸疑,都變成歡樂悲泣的一刻,讓人無限感動生命的美好。攝影風格相當冷咧突出,個人色彩濃厚,場景運用與安排十分巧妙,帶有濃厚的實驗劇韻味,不知名的異域,難入又難懂,但是,就像我們自己的記憶深處,不也正是仍未探尋的處女地呢?影癡必看之一,意境幽遠靈動,看完時,仍值得你坐站原地回味再三。


愛的誕生 The Birth of Love。
導演:菲利普卡瑞(Philippe Garrel)。國別:法/瑞士。年份:1993。片長:94min。規格:35mm。
劇情簡介:一生總要燃燒一次的熾熱愛情,保羅的孩子已經這麼大了,但機會來了,他依然奮不顧身牽起年輕女孩的手,經歷那場最後也彷彿最初的愛戀,平凡生活過久了,是不是

分類
影展

2006金馬筆記2006.10.24

參考資料均引用自金馬影展官網: http://www.goldenhorse.org.tw


搖滾世代 Glastonbury。
導演:朱利安坦普(Julien Temple)。國別:英。年份:2005。片長:138min。規格:35mm。
得獎記錄:2006日舞影展競賽片。
劇情簡介:英格蘭西南方的平原孕育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音樂祭。自1970年起,已成為與伍茲塔克一般,深刻影響搖滾樂的嬉皮神話。全片混合了歷史影像、現場訪談與表演實況,不但讓人體驗Radiohead、Pulp、Coldplay等樂團的魅力,更呈現了活動本身與裸體解放、嗑藥文化、青年暴動之間的關係。

個人短評:英國BBC跨世紀的記錄大片,橫越35年的製作,不同的面孔與不同的場地、不同參與的族群,唯一不變的是搖滾不死的精神,探討搖滾樂對西方文明的高度影響。片頭尾口述將基督教聖地:格拉斯頓伯里之傳說預言與舉辦音樂季場地的結合令人發噱,看今之中產階級如何曾是任意作愛、裸舞、嗑毒的年輕人,看他們當年如何批評政府、反體制、反戰、愛和平。主辦人農夫鬍子麥可是如何以商業角度販賣經營次文化,看不可思議反文明的嘻皮、浪人文化,他們說“我們將要做出驚人之舉,我們將是你們的良知”。看英國人自稱反骨,並只存在4、5天的夢幻城的興衰史,從高度理想變成有著高圍牆的搖滾朝聖團,推薦搖滾樂迷必看經典。


瘋狂療養院 Lunacy。
導演:揚斯凡克梅耶(Jan Svankmajer)。國別:捷克。年份:2005。片長:118min。規格:35mm。
得獎記錄:2006捷克金獅獎最佳藝術指導、海報設計 / 2006倫敦影展 / 2006西雅圖影展。
劇情簡介:捷克動畫大師斯凡克梅耶這回用生肉、內臟、眼球、舌與頭骨,組合成駭人的景象,搭配真人演出宛如愛倫坡小說的情節,描述一個被惡夢所困的男子偶然到一個敗德的貴族家裡作客,卻在愛情與自以為正義的催使下倒戈背叛,誰知革命之後不是樂園,而是煉獄開端。表面上光怪陸離,卻寫盡對體制的不信任以及政治謊言的醜惡。

個人短評:初看完真的覺得自己也差不多快瘋了,看肉、內臟、眼球、舌與頭骨表演動畫是你全新的視覺震撼與考驗。不過,電影後座力道強勁,讓你不得不記起那狂笑的公爵,濕黏的氛圍,無辜眼神的男主角、與雙面俏護士,再加上怪奇的儀式、全身羽毛的地底怪人,隨時準備出現在你夢裡要抓人的警衛,構成一幅超現實的世紀末“警”像。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Memories of Matsuko。
導演:中島哲也(Tetsuya Nakashima )。國別:日本。年份:2006。片長:130min。規格:35mm。
劇情簡介:音樂老師松子為了心愛的學生洋一頂替偷竊的罪名,竟被趕出學校,開始了她不斷尋找真愛的旅程。歷經了不倫之戀、淪落為酒家女,甚至殺人入獄,都不能阻擋她對愛的渴求,直到再度遇到洋一……。《下妻物語》導演再度以豐富的色彩與豪華的特效,引領柴崎幸、伊勢谷友介、武田真治等超堅強陣容,展現一個夢幻卻又令人心碎的故事。中谷美紀從影以來最完美演出。

個人短評:本應走煽情、或悲情到不行的劇情,到了中島導演手裡,變成一場場松子的一生的生命綜藝秀。創意、閃亮、炫耀的場面之下,松子一顆讓人為之鼻酸的純愛心靈,在導演最後一場長達10分鐘的巡禮,為她一生蹦發出最珍貴的光芒。個人推薦必看之一。



賴皮之宿 Ramblers。
導演:山下敦弘(Nobuhiro Yamashita)。國別:日。年份:2003。片長:83min。規格:35mm。
得獎記錄:2003多倫多影展 / 2004鹿特丹影展 / 2004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大日本電影。
劇情簡介:沒有動人的風景,沒有可口的食物,沒有漲滿著憧憬與興奮的心情……。兩個百無聊賴的旅人,來到平凡的海邊溫泉小鎮投宿,他們見識一家比一家標準更低的恐怖民宿,乏善可陳的旅程裡,唯一可紀念的是在海邊邂逅了衣服都被海浪捲走的謎樣女子,然而,結果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改編自名漫畫家拓植義春同名作品,在平凡裡處處閃耀著超現實才氣的傑作。

個人短評:導演個人比瘋子方舟更為準確的構圖、運鏡與執行力,更加明確表達導演的理念的好作品,為年輕世代的無所事事、無所事從做出令人噴飯結果的現代奇遇記。用水燒熱的溫泉、海邊檢到的胸罩、奔出的裸女、日文超流利的騙錢旅館外國國籍老闆、最後終結在一家離譜的民宿,最先答應一同出遊的朋友這時才突然出現在他們走過的旅程……。個人推薦必看之一。


分類
影評

本周推薦:鼠國流浪記-觀後感2006.10.26

如果不說,本片前面將近5分鐘,倫敦街景中遠鏡頭的瀏覽,你一定無法辨識出是否為實景拍攝,或為動畫繪製。好萊塢近期的動畫技術可以說已達一種新境界,變成是基本配備之一。今年你可以看到他們開始在風格及畫風上做更多更為精緻的設計與轉變。

也許有人覺得打獵季節3D效果不明顯什麼的?可是在我看來,其實這是一個分水嶺的轉變。果然,不多久各地動畫創作者似乎有志一同,紛紛改變畫風,如:動畫影展法國參展的-暗黑文藝復興、金馬影展丹麥的-公主追殺令,也開始以3D來從事2D人物加3D背景的創作模式,因為全3D寫實風的科技與現代感實在太冷了一點,太不人性化了一點,不一定能滿足作者的需要,他們需要更多屬於手繪與貼近自然的質感與情感表達的方式。

這部電影一方面可喜的是導演個人風格依然清晰可辨,而且我在猜他的技巧是否是黏土動畫加3D效果,還是其實整個都是3D動畫的製作呢?反正,人物與背景融合是的相當不錯,黏土動畫特殊的表情動作仍是非常突出的,這一點上我沒有任何異議。

不過,在整個故事與節奏上,卻相當明顯有被好萊塢主導的痕跡,一開始略為交代主角的生活(與先行預告版本略為不同,沒有了那兩位僕人老鼠),當然這樣主角的孤單寂寞是可以更加讓觀眾感受得到,再來立刻以非常快速的進入地底世界展開冒險……就這樣一路瘋狂到底,乒乒乓乓好不熱鬧,但是卻似乎失去了阿德曼動畫的基本精神與耐人尋味的餘韻感,這也可能是創作者與出資老闆角力的最後結果吧,我想…。

這也是這部精彩好看的動畫,讓我覺得較為可惜的一點……

劇照欣賞:

分類
影評

代貼:吹動大麥的風-作者:離島大夫

肯洛區的電影最為特別之處,就是在慣於使用不溢美虛張的鏡頭語言去詮釋捕捉市井小民最為樸實無華的生活片段,如〈麵包與玫瑰〉、〈甜蜜十六歲〉之中對於社會主義機制的無力感。其實這一切都應該要觀照於肯洛區電影最為原始之作〈鷹與男孩〉,沒有層層覆蓋如花蕊的故事技巧,也沒有龐複雜杳的劇情對白人物走位,所帶來的只有最基本,讓人能夠感受俯拾即是親和力的生活小曲。

在觀看本片之前,我根本性認為,如果說〈甜蜜十六歲〉是〈鷹與男孩〉的姐妹作品,同樣以類似楚浮〈四百擊〉的青春徬徨作為出發點。那麼同樣也是肯洛區執導的〈以祖國之名〉,必然就是〈吹動大麥的風〉的一次堂皇的預告試演,這樣說則也許有些誇張了,但絕不是對〈以祖國之名〉有所貶抑。兩片同樣的都可以是一個很好萊塢式的格局電影,無論是〈以祖國之名〉之中將愛情與共產主義做成一種拉鋸戰式的曖昧連結;直接一點來說本片甚至做得更為傑出,以兄弟反目成仇的形象為基準,其後卻表明著對於思想本質的徬徨,那就是關於愛爾蘭與英國相互的國族定位,追逐,放逐,而又彼此緊密相連。藉此為歷史又畫下了一筆,關於人性最基本的仇恨、利益、醜惡。

我很欣賞電影的開頭,鏡頭樸實的直接切入比賽的各種面貌,有人暴力相對有人私下承受,但很意外的是,做為一部史詩電影,卻沒有蕩氣迴腸搧情萬分的配樂,也沒有誇張的肢體示現,肯洛區所帶來的,竟然就只是一場單純的競賽。而我一直在想著,一開始兄弟二人就被切割為兩個隊伍,相互角力形成兩派勢力,電影結束後我時常想這也許是一場預言,原先也許是以兄弟關係﹝血脈綿延、基因對位﹞,卻因為思想主義的不同而被迫走上歧路。

即使是一開始都懷抱著美好的理想。

這部電影的前半段其實是洋溢著一種浪漫猶如糖衣裹覆的氛圍,雖然英國軍隊是以一征服者的強硬姿態壓榨著愛爾蘭人民,但對於革命同胞的共體時艱卻是無比美好的,意念理志一同。即使遭受斷指酷刑也能夠確立起不敗的意念,更即使是將自己從小照顧到大的少年親手槍斃也是無其所謂,但最為可怕的反而是人心,我無比恐懼起的一點便是於此。就算是我們多怕未來,但是總會有一些什麼信念會帶領我們前行,那總是包括著身邊的另一人,如友人、情人或是血骨緊密的親戚關係。

這無疑是我所能以窺見探得知的一點哀傷訊息,就算思想主義是多麼樣地偉大所不可冒犯,但是人性之私一樣能清楚掌握那些絲微漏洞。雖然也許兄弟相擁的那些歲月裡面常常彼此哭得一鼻子一眼睛黏瘩瘩,但是在權力的背後,竟然醜陋之處還是一樣會被揭露,掀起紅布幔簾的一瞬間裡,所謂的理想背景將終遭稀釋化,所剩下的,只是無止盡的悲劇。

電影的最後一幕集結在那開始的最初現場,那本應是最為溫馨的家園。卻在一連串的戰亂、革命之中,一再遭到侵略,昔日受害者成為加害者,而受到創害的,只是同樣的背景,被欺辱。在大環境之下一點反抗能力也無的,卻在歷史一再重演的,誇張卻又真實,我想那是最臨近於崩潰點的故事末尾了。

而電影布幕終究要落,我們餘下所做的,卻只能夠在電影幕前慶幸,我們並未徹底分崩離析而已。


分類
影評

本周推薦:硫磺島的英雄們-觀後感 2006. 10.18

一張決定一切的照片,原來背後的故事,如此讓人難過心傷。

以下先來一段電影背景的歷史回顧: (原文出處)http://big5.huaxia.com/js/zzhgwz/2006/00435152.html

美軍攻佔硫磺島
1945年1月25日,哈爾西海軍上將指揮的美國第三艦隊完成了支援麥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部隊攻入菲律賓主要島嶼之後,便回到尤裏蒂環礁湖錨地,按照輪流指揮計劃,把艦隊交給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第三艦隊回到尤裏蒂之後,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部隊的進軍路線又分開為兩路,麥克阿瑟計劃南進,攻打菲律賓群島的其餘部分和荷屬東印度;借給第七艦隊的大多數艦艇又重新歸尼米茲指揮。

新近提升為海軍五星上將的尼米茲把前進指揮部從珍珠港遷到關島,根據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指示,準備佔領硫磺島和琉球群島中的沖繩。他統率的中太平洋部隊重新恢復美國第五艦隊的番號,仍由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直接指揮。第五艦隊的主力——快速航空母艦突擊隊也恢復原來的番號為第五十八突擊隊,還歸馬克·米徹爾海軍中將指揮。此外,第五艦隊還統轄兩支兩棲作戰部隊以及太平洋海軍陸戰隊。

1945年2月16日,美國第五艦隊兵分兩路:斯普魯恩斯和米徹爾親自指揮第五十八快速航空艦突擊隊,開赴東京附近,派出飛機,對日本本土進行空襲。由於天氣不佳,兩天的轟炸收效不大,但卻把日本人的注意力從硫磺島吸引開了。第五艦隊的另一支支援部隊(6艘戰列艦和5艘巡洋艦和若干護衛航空母艦等),也在2月16日這一天開始轟擊硫磺島。

硫磺島是小笠原群島的中心島嶼,東西長約8公里,南北寬約4公里,經常噴出硫磺氣,地熱很高,洞穴裏的溫度高達48℃。硫磺島的地形很利於防守:東北部是熔岩高地,南端有座海拔550英尺的死火山——摺缽山。日軍把炮位集中在該島兩邊的制高點上,居高臨下,控制著四面的海灘。此外,日軍還在高地上修築了四百多個地堡和火力點,有坑道貫通其間。硫磺島地處東京和塞班島之間,距兩地各為1200公里。島上有飛機場兩個(這時正在修建第三個),是日本與馬利亞納群島空中聯繫的唯一中繼基地。盟軍一旦佔有硫磺島,陸基飛機即可直接襲擊日本本土。由於戰略地位重要,日軍竟派出23000人(其中海軍部隊7500人)防守該島。栗林中將利用長期構築的縱深坑道工事,準備作持久戰。

美國艦隊把事先偵察清楚的目標都在地圖上標明瞭,每摧毀一個就劃去一個,新發現的目標就加到控製圖上。美軍開始炮擊之後,日軍馬上還火,但重型海岸炮卻保持沉默,以免暴露目標。17日上午10時左右,當12艘步兵登陸炮艇掩護水下破壞小組進抵東海岸時,日軍以為登陸開始了,這時重型海岸炮開始射擊,打壞了9艘炮艇,打傷了3艘。於是美國戰列艦便對準新的目標猛烈射擊。艦基飛機在確定敵軍炮位和投擲凝固汽油彈燒燬障礙物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十八突擊隊在空襲東京之後,也加入了對硫磺島的炮擊。同時,地面攻擊部隊也來到了。2月19日,盟軍開始登陸。特納海軍中將親自指揮兩棲支援部隊。炮艦由慢射改為速射,以便把日軍趕入地下。第五十八突擊隊派出一百多架飛機在島上盤旋,發射火箭和進行機槍掃射,投擲普通炸彈和凝固汽油彈。一時間,塵土飛揚,煙雲蔽日。約近五百艘登陸艇把海軍陸戰隊第四和第五師的八個營的戰士運到海濱。上午8時30分,第一批登陸部隊乘坐68輛兩棲裝甲車,駛向海灘。海軍立即給予相應的炮火支援,同時,五十多艘步兵登陸炮艇也向前提供近距離的支援。但因海岸陡峭,美軍戰士逐級攀登,傷亡很大。2月19日這一天,有三萬名陸戰隊員上了岸,但傷亡2400多人。後來,陸戰隊第三師也上岸參戰。

美軍分左、中、右三路進軍。2月20日,中路陸戰隊員事下了第一號機場;右路戰士向東北高地推進;左路開始進攻摺缽山。2月23日早晨,美軍包圍了這座火山,巡邏隊衝上山頂,升起一幅美國國旗。到中午,他們又升起一幅更大的美國國旗,並由攝影記者喬‧羅森塔爾拍下了照片。在硫磺島戰役中,海軍的支援艦艇發射炮彈近30萬發,約14000噸。艦基空軍的支援也有顯著的效果。雖然如此,島上許多防禦堅強的據點,還是由步兵在坦克的近距離支援下,一個一個地摧毀的。

美軍本來計劃五天拿下硫磺島,但結果整整打了一個月的硬仗。3月26日,美軍宣佈佔領硫磺島,但在這前一天,即25日,隱藏的日軍還跑出洞穴進行最後一次進攻。結果,除200人被俘外,島上日軍全被擊斃。這次戰役中,進攻部隊的傷亡超過了守軍:美國陸海軍將士負傷19000人,陣亡約7000人。此外,巨型航空母艦薩拉托加號受重傷,護衛航空母艦俾士麥海號被擊沉。

我的觀後感:
導演以一種異於一般處理戰爭電影場面的節奏,為觀眾們帶來寫實如親臨現場的效果,每一顆子彈都像射進我們手臂的直接,每一次爆炸痛苦到想讓你閉起眼睛。看看戰爭多麼殘忍、人類都麼愚蠢,為彼此的爭戰要付出多少代價。本來預計五天,後來卻花了整整一個月,而且美國境內反對的聲浪相當大,若不是這張激勵人心的照片,結果其實也很難說。喔!還有,最後因為這場搶灘戰把美國人嚇壞了,根本不敢再直接攻打日本本土,最後美國總統,決定使用原子彈,才真正結束這一切。

克林伊斯威特近年來,創作力不因年齡而停止,他的電影一直讓我覺得有一種歷盡蒼桑的美感,雖然技法上都已有固定模式及脈絡可尋,但是簡單的敘事絲毫無損於其感動人心的力量,每每觀後都令人低迴不已,感嘆再三,這是他作品裡很奇特的氣質。

海報中這張影響一切的照片,其金字塔式的構圖,將六名扶旗桿的戰士力量完全凝聚在一起,最後聚焦在美國國旗之上,單看照片就讓人慷慨激昂,猶如戰爭結果勝利者的雕像一般,的確相當的振奮人心。大家應該也記得另一張讓美國從越戰潰敗的照片,一個越南小女孩全身赤裸奔跑於烽火連天的背景前,或是另一張南京大屠殺中一個滿臉污垢的中國小孩,坐在斷垣殘壁的屋舍前無聲的哭泣身影。

看戰爭電影我覺得永不嫌多,每一次的提醒,如果能更讓世人了解戰爭無用的本質,讓人類能更釋懷民族間的仇恨,或忘掉宗教信仰上的歧異,而能發揚人性中最良善美好的一面,願意好好的看待與接受異己的一切,就不會再像今年一樣,有那麼多討論殺戮仇恨的電影出現。

『以暴制暴,終非解決一切的究極方法。』

非常推薦大家這部迴腸蕩氣的戰爭片,讓人直探戰爭的荒謬與人類的無

分類
影評

代貼:「單車上路」名家推薦-作者:黃香瑤

單車與它的路 —電影《單車上路》

之一‧單車
電影《單車上路》底的故事是這樣的:有兩個男孩,兩輛單車,他們在蘇花公路上相遇。陽光男孩因為犯了錯,他逃走了,把車騎得遠遠的;憂鬱男孩是警察,正要去另一個島嶼數饅頭,可是他在這座島嶼還有一些他不懂也沒忘記的事,報到前夕,他出走了。

男孩們遇到第一個女孩,她要去找媽媽,她什麼都沒有,什麼都得偷,就連記憶也是拼拼湊湊的,她說要去一個有清水圓柏的地方,媽媽說她會在那裡(但清水圓柏是什麼,可以吃嗎?)。

遇到第二個女孩,她飛過了幾座海才到台灣,她的氣喘正慢慢轉嚴重,再過不久,就哪裡也不能去了,她決定要在有限的日子裡看到更多的世界。

兩個男孩與兩個女孩,兩段淺淺的愛情。四件他們在意的事。而《單車上路》,並不關於四個生命,它是四葉青春的船隻,青春從生命的航線逃走。生命的應然和實然,生命的秩序、填充與置放,青春與這一切格格不入。

他們的旅行是沒有目的的,也是沒有終點的,他們都要逃離某盤旋陰影,找到新的天清氣朗的地方,但造成陰影的光源一直都還掛著,他們便怎樣都無法真的走開。他們終究都必須回到原點去解決那些傷人的光。這因此是一個注定思索青春的故事,青春是唯一的段落,容納無知、衝動卻真誠和熱情,在這裡一切都是可能的,射下九個太陽、挑戰融化翅膀的那些種勇敢豪邁。

而清水圓柏,一個我們似乎聽說過,卻又似乎不曾相識的名字。清水圓柏是,柏科常綠匍匐性或直立灌木或小喬木,葉兩形,幼葉線形,對生或三葉輪生,銳頭,表面凹,下面有稜;普通葉鱗狀,交叉對生。毬果球形,種子三枚,呈三角狀橢圓形。

清水圓柏是,懂得的人要繼續說,自侏羅紀以迄白堊紀時開始發生,它生育地屬於變質石灰岩山區,清水圓柏生於此岩石之隙縫中,土壤極少。開花、結果情形尚可,幼苗不多,更新情形不太好,且只分佈在花蓮清水山及嵐山,分佈地狹小,故應積極保育之。

故應積極保育之,話尾輕輕又重重地收在這裡,驚喜或無奈,所有嘆息都用這樣語氣。

而青春,一階我們似乎闖蕩捱過,又似乎什麼也沒留下來的段落。青春便是清水圓柏,全部的危險、珍貴,全部的總是鮮美,它將輕輕在世故底折毀,那麼可惜,又那麼整個世界也沒影響到,包括它自己。是啊青春就連對自己的生命也一點都沒有具體的意義。青春是自由的,最本質的孤獨。

電影結束的時候,那個季節的花都謝了,但明年同一時候,便會再開。可青春是株特別的事件,因為它幾乎不留下任何印痕。騎著單車的男孩女孩過了膠捲邊陲,會長大,然後忘記。幸運的話,多年後,他們將和我們一樣有機會在大銀幕上造訪回,危險、珍貴、不在意是否被記得的,幾株清水圓柏。

之二‧公路電影?
我不知道什麼叫做公路電影。

攝影機沿著長長的路,攝影機攝入遠遠的風景,從起點往終點,所有的歡樂、悲傷、學習、體會,直到日子拋在越過的沙漠後面,直到真的離開以及回不去。我也想問你,什麼是公路電影。如果公路只是公路,公路電影不過關於足夠崎嶇的風景和適合拍攝的天氣;而如果公路是隱喻,那麼每一回含攝有時間與空間拉扯,便是公路。空間的進展與遺失,時間的消融與餵食,種種,再也沒回去也回不去。

《單車上路》是公路電影,他們說也我們說。但在世界級的美麗的蘇花、崖邊、親密嚙咬著的天空與大海的藍色呵,等等之外呢,公路還是公路嗎?

我想公路電影,比起在哪一條土地上,它更決定由交通工具。每一部公路電影總領觀眾抵達與發現風景,常常我們就忘了,我們坐在哪裡,怎樣移動,窗子的框格怎麼架設和釋放。也就是說,公路的意義不在路上,而在移動中,正前往、恰恰抵達、失去。

因此,《單車上路》的公路是蘇花的,更是單車的。是單車的輕裝簡便,無限的彈性,有限的體力。單車決定了他們的靠近,決定了他們的停與走。單車在起點時便界定結局,但其中的過程,卻有最大的可能性。

而當然,將公路作為時間敞開的隱喻,單車是細瘦寂寞的身影,則《單車上路》便攏出了四途公路;如果我們被籠罩以不同的身世,是否還能夠寫著同一個故事?在各自的生命難題面前,共患難的友情、天涯淪落的鍾情,能改變什麼呢?人的相遇很容易,但公路過了交會處要匯成同一條大路,卻很難很難。

《單車上路》不是典型的一部車子劃開大陸,相遇便要預告分歧,故設定上一開始便是感傷的。「公路電影」的分類畢竟是權充的,方便的,但藉著「公路」本身的層次,回到時間與空間最內底的思索,《單》片則說了很多它沒說的。那是離開撒開在身後的風景,一場公路之後,最多也最重要的東西。

之三‧比路更遠的是…
作家李志薔,人們應是熟悉的,那麼導演李志薔呢?

看完片子後,和導演有個很簡單的會面,約是一個早上,不到熟朋友的聊天,也不是正式或明確的訪問。只是想聽聽他怎麼說。因為讀到了電子郵件上輕輕帶過的他說…,(以一個作者,或某種文友或基於某種默契對電影鍾情或任何任何我無法也來不及辨別的相對位置,像只是不經意地提到,像出於責任,像淺淺的無奈,或者在一場戰爭結束而新的戰場才正啟開的時間夾縫底走溜出來的話語…),信上大概帶過一小段他說,由於這些或那些原因,這電影其實還不是他最喜歡的模樣。

其實,一個早上,連如何寫出一篇散文的故事也說不完,更何況是拍一部電影?不過,如果你有機會遇到任何一位電影人,那麼一定要纏住他,請他給你說故事,他會需要一千零一夜的。

而這才是電影;只有從這裡,我們才可能真的離一部電影更近。電影不是小說或畫畫,電影某種程度地更接近建築,很難有死後才成名的建築師和導演,因為出錢的人不信任你,你哪來的房子蓋、哪來的電影拍;有了第一部作品,沒有親近或回應與時代,怎麼有下一部呢?關於這些,大師導演們說了很多,怎樣難聽的話都有。人們津津樂道時,卻很少想到,當他們把自己比作賣淫、騙子什麼的,心裡有多痛。電影太大了,在電影裡,「作者」是偶然,或神話,那樣的東西。

志薔大概說了一些拍片的困難和妥協,一些的確是這些那些的轉彎、增減和牽扯。每一縷線索和隨後的結果如此破碎,或也以及他得不只一次地在這些題目上和人敘述或溝通…,種種,使得他在過程中--在我讀來--對自己正說著的話、剛說出的話,也有點茫然。

對作家或導演這題目志薔想必回答得疲憊,原來在台大機械系、機械所期間,他首先鍾情其實是電影,1995年便得了金穗獎;然而毅然離開所學,卻非直接轉往電影。參加了寫作班,投了文學獎,發展得很順利,關於文學,就這麼先待下來了,他淡淡地說,彷彿並不特別熱愛文學似的。不過一直都有個電影的夢,怎麼樣都在想辦法再過來的,他還是淡淡地說,彷彿也一點沒有非電影怎樣不可的。

像是話語在夢想、執著、不消解的任
性、使盡了力和使不上力、浩大的快樂和不快樂,的前面,變得無可無不可了。像是,淡淡的話,差不多只能這樣,其實一切,都已經攤開在面前了。全部都在這裡了,我走到這裡了。

那是一個小小的人,和一個大大的夢,這個夢是稜角艱難的轉彎又轉彎,也是龐大且總不可能確鑿的電影這事。

我總認為,電影最常擺盪有青春的偏執,並不因為那裡的顏色比較鮮亮,可以滾上鏗鏘紮實的節奏;而是因為,有電影夢的人,獨有一種尺度,人比較小,也比較大,因此比較沈默。那種沈默意義出青春、自由。自由不是某樣東西,自由指的就是搏鬥,自由,在搏鬥的彼端。而不管哪一個年紀的青春,只作一件事,它們對夢負責,惡夢或美夢,不縫合與清醒的人生。

我問志薔,如果有所謂一個人更原初的傾向,你會不會其實是文學一點的(就算你比較愛電影的,會不會你其實是文學一點的)(文學細膩流長,而電影似乎首先就得強悍和世故一點),他好像是接受這個說法的。(所以呢?我們便在一部電影裡看到了文學?綠意與懸崖,更先驗一些的張力?)

《單車上路》發生在一個小島的邊邊,那裡離海和天空特別近,很藍很藍,透明得幾乎要折斷了。如果我們可以留在清醒的人生,一切早就簡單許多了。

作者小檔案:
黃香瑤,彰化人,台大地理系肄業,社會系畢業,台大建築與城鄉所肄業。
影評人,合作與相關媒體及影展。

刊載於 2006年10月號 《印刻文學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