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公布一項關於社會動盪對精神健康影響的調查結果,指19歲或以下受訪者,有近六成(57.1%)出現中度至嚴重抑鬱症狀,遠高於其他年齡層;其次是20至29歲有兩成多(23.5%)。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長、精神科醫生吳文建表示,問卷未有問及誘發抑鬱的原因,但指「參與事件」的好多是年輕人,參與者當中又可能包括他們的朋友、同學,以致在學校或社交圈子中容易出現相關討論,誘發各種情緒。
標籤: 青年
作者:【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張宇韶】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451765931
(所有圖文版權皆屬原著作權人所有)
如同傅柯的描述,南台灣一場名為「北漂青年」的「瘋癲與文明」的現象正在蔓延,不自覺的人正處在嘉年華會的亢奮情緒中,但走入這個虛擬情境後才發現裡面空蕩貧乏,充斥著謊言與仇恨堆疊的各項元素。
就社會建構的角度來看,一個社會現象的出現必然一些擁客觀的結構因素,以及人為的主觀認知。前者包括歷史的脈絡、政經發展的路徑以及社會轉型的條件,後者則是涉及意義與符號的賦予。傅柯認為,一樣是瘋癲的「既予事實」,卻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階段出現不同的行為特質與內容,究竟是上帝的禮物、囚犯的監禁或是科學的研究對象,端賴權力/話語權的解讀。
同樣的語境,城市的客觀存在,也在不同的政經脈絡中存在不同的定義,高雄自然如此。一個城市的特質,絕對於前述的客觀結構因素密切相關,同時也鑲嵌在歷史的宏觀情境中,如果不能走進這個時空脈絡進行詮釋,那麼只是粗暴的剪輯與政治加工,本質空無一物。